↑↑↑
点击这里
许多人在体检时,会发现各种“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检查结果,看到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就开始惴惴不安,担心是癌症,即便不是癌症也担心会发展成癌症。
那么,这些结节、息肉是不是癌?要不要治呢,听听医院肿瘤科的万朝霞医生怎么说。
1
肺小结节,小于8毫米不用怕
肺部小结节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小于6毫米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到1%,因此,并不需要太过担心。直径在6-8毫米之间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在0.5%~2%,直径大于8毫米的肺结节,肺癌概率大于3%。
根据最新的国际上对于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指南建议:
大于6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和6-8毫米的实性结节,6-12个月随访,如变化不明显,后续的随访间隔为18-24个月。
对于8毫米以上的实性结节,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增高,需要3个月随访,并考虑PET-CT检查或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
2
甲状腺结节95%都是良性
活动性差的要当心
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不需做进一步检查,这类结节多质软或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是良性的表现。
如果结节大小在1-4厘米,一定要定期做检查。如果结节的活动性很差,且检查中显示血流量比较大,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做穿刺活检。此外,如果良性的结节,但结节比较大,且对气管等周围器官造成压迫症状,也需要考虑手术。
3
乳腺增生,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医学上,最典型的莫过于经期引起的乳腺增生,月经期过了胀痛就渐渐消失;另外,一些女性为了凸显“好身材”,内衣经常会穿得过紧;亦或最近心情比较郁闷,精神压力比较大,同样也会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其实是一种良性病变,正常的生理现象,极少数会发展为乳腺癌,注意定期复查即可。另外,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可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4
胆囊息肉,数量多的一般没事
胆固醇性息肉
基本没啥事
65%以上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是暴饮暴食导致胆汁里胆固醇增多,最后多到无法溶解而形成的结晶,一发现就是好几个,目前还没有发现它癌变的报道。而且如果改善饮食习惯,它还有可能缩小。
医生一般认为直径<1厘米、多发的、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暂不处理,3-6个月做一次B超严密观察就可以。
“真性息肉”
要当心
“真性息肉”主要有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
炎性息肉最老实,是结石长期刺激合并慢性胆囊炎形成的,可能会很痛,但几乎不癌变;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有3%~6%的几率癌变;胆囊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癌变率在30%左右。
当发现单发、直径1厘米、胆囊壁增厚4毫米、息肉增大、增长较快(6个月增大超过3毫米)、B超发现息肉中有血管,以及伴有胆结石、反复出现腹痛等情况,一定要考虑手术了!
5
直肠息肉分清炎性还是腺瘤性
肠息肉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容易发生癌变。
结直肠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非常高。肠镜等筛查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肿瘤。除此之外,专家建议:由于肠癌的发病年龄往往偏大,正常人群50岁以上可以做一次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就间隔3-5年做一次肠镜。肠息肉的复发率比较高,且复发时息肉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术后1-2年一定要定期做肠镜检查。如果发现大便带血,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痔疮而掉以轻心。
6
单纯性肝囊肿小于5厘米不用治
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症状。
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有必要每隔6-12医院做B超复查。若大于5厘米以上,医院接受治疗。
7
单纯性肾囊肿没啥症状不用治
肾囊肿里是肾脏渗出的尿液,没有恶变的可能,一般比较小,发展缓慢,无症状的,也不需要治疗。
当肾囊肿超过5厘米,或是囊肿压迫周围组织,出现腰部疼痛、酸胀、下肢酸沉无力等症状时才需治疗。发现单纯性肾囊肿后应3-6个月复查肾脏彩超,如果增长缓慢,只需每隔一年查一次彩超观察就可以了。
8
子宫肌瘤,多数都相安无事
子宫肌瘤多数是良性的,如果肌瘤比较小,患者无明显症状,而且检查肌瘤无恶变征象,只要定期随诊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单个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对于体检发现的上述病变,癌变率较高,属于癌前病变的,如果评估后处于疾病进展期,符合手术指征的,建议及时手术切除,术后进行中医药干预,预防复发转化。
对于年老体弱者,无法耐受手术或处于临床观察期的,进行肿瘤绿色预防极其重要,如肺结节、消化道癌前病变等内镜下微创精准处理,配合中药汤剂及中医外治疗法散结消瘤,改变人体微环境,可有效预防癌变。
万朝霞简介
医院肿瘤科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各种恶性肿瘤,辩证论治运用各种中医外治疗法预防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消化道、骨髓抑制、皮肤损伤、神经毒性、疼痛等多种不良反应,缓解晚期肿瘤病人各种不适症状。
温馨提示
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确诊病人密切接触史者、发热病人请直接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位于门诊楼西门北侧平房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