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透析越早开始越好吗?之前,我的一个同事给我打电话,说他老家一个亲戚“尿毒症”了,医院要做透析,而患者不接受,问我还有别的办法吗?我详细地问了问情况,了解到患者有10年的肾炎病史,去年的血肌酐是μmol/L左右,最近复查是μmol/L。我考虑到,血肌酐一年的时间增长了μmol/L,可能在原来慢性肾衰的基础上出现了急性加重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消除急性因素后,血肌酐可能回落,不一定非要透析,于是让他过来检查、评估后再确定。这是一位男性患者,53岁,10年前因为下肢水肿检查发现尿蛋白3+,有高血压,最高/mmHg,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未做肾穿,之后间断服用中药治疗。3年前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μmol/L左右,没有重视,1年前血肌酐升高到μmol/L左右,还是没有重视,直到前一段时间明显水肿,感觉憋气才去就医。
病例简介
血压/mmHg;贫血,血红蛋白88g/L(正常~g/L);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8.49g/d(正常<0.15g/d,≥3.5g/d就定义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23.8g/L(正常34~48g/L);重度肾衰:血肌酐明显升高μmol/L(正常59~μmol/L);心功能衰竭:脑钠肽(BNP)pg/ml(正常~pg/ml);血钾不高,3.8mmol/L(正常3.5~5.5m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22.19ml/min(正常>90ml/min)。图1患者检查单图2患者尿常规和便常规图3患者肾功能检查单图4患者血清标本化验单尿毒症的诊断标准是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他是重度肾衰,但还没有到尿毒症,单从这个标准,还不需要透析。肾小球滤过率是判断肾功能的客观指标。临床上,一般根据血肌酐值,结合年龄、性别、体重等去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这个患者53岁,体重70kg,血肌酐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11.28ml/min,医院以此为标准诊断为“尿毒症”,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血肌酐值有时候太不靠谱了,所以以此为基础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有时候容易出现偏差。比如说,一个慢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一段时期内相对比较稳定。但如果遇到严重感染、劳累、创伤、脱水、血压骤然升高、不当用药等情况,可能使血肌酐突然升高,这种情况称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英文缩写是AonC,临床上很常见。而当这些急性因素消除后,突然升高的血肌酐,也可能会回落到之前的水平。如果以突然升高的血肌酐去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就会出现不准确的结果。这位患者就是因为骤然升高的血压等因素出现了AonC,误导了当地的医生。而用肾功能显像(ECT)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就比较准确了,一般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被认为是判定肾功能的“金标准”。这位患者的ECT结果为22.19ml/min,属于慢性肾脏病4期(15~30ml/min),俗称重度肾衰,还没有到5期(尿毒症期)。其实,到了尿毒症,不一定都要透析。过去认为,一旦到了尿毒症期,就应该透析治疗。甚至一度认为,糖尿病肾病还应该提前透析,现在发现,上述观点是不合适的。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合作开展了一项大型的临床研究(IDEAL研究),结果发现,早透析组(肾小球滤过率10~14ml/min)和晚透析组(肾小球滤过率5~7ml/min)的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别,而且早透析组的治疗花费更高,满意度更低。基于IDEAL研究,目前欧美指南基本都是推荐肾小球滤过率6~8ml/min开始透析。《KDOQI临床实践指南血液透析充分性(版)》指出:不应该单纯依据肾功能水平决定透析时机,血肌酐为多少时应该透析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更需密切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营养状态等。
所以,是否开始透析,除了考虑肾小球滤过率外,还有考虑其他全身症状。建议尿毒症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也要考虑透析:1、心包炎或胸膜炎;2、进展性尿毒症性脑病或神经病;3、利尿剂难以纠正的水肿和心衰;4、内科治疗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钙、低血钙、高血磷等;5、持续的恶心和呕吐、营养不良。所以说,得了尿毒症,不一定要透析,应该综合病情,掌握时机。此外,进展到尿毒症后,仅仅透析是远远不够的。透析只是解决水肿,血肌酐、血尿酸升高,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等肾脏的滤过功能障碍,但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而因肾性高血压、高磷血症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透析患者仍需要大量的药物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和改善钙磷代谢障碍。这位患者因为血压没有控制,受大量蛋白尿,较重的贫血等因素影响,而且不排除乱用某些药物,所以出现了慢肾衰基础上的急性肾衰,血肌酐快速升高。我们给他消除了这些急性因素,控制了血压,使用沙坦类降压药和列净类降糖药降尿蛋白,纠正了肾性贫血,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衰等。经过积极治疗一周,血肌酐便降到μmol/L,心衰也明显改善。
所以说,如果继续把各项指标控制好的话,几年内都不用透析。来源:李青科普作者:李青大夫审稿:李青教授责编:吴欣迪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