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柳兴印。肝囊肿和肾囊肿虽然是两个脏腑生成的疾病,但它们背后形成的病因却都源于一个病因——“痰”。
这里的“痰”指的不是嗓子眼里吐出来的痰,而是指“无形之痰”,“无形之痰”黏稠,就像囊肿里面黏稠的病理性液体。当“无形之痰”停滞在肝脏、肾脏,会堵塞肝、肾的气血运行,形成瘀血,当痰浊、瘀血胶结在肝、肾两脏,就会形成肝囊肿、肾囊肿。当痰湿、瘀血不断生成,积聚肝肾,肝囊肿和肾囊肿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变大。
有一个化痰方叫做二陈汤,方中用到了半夏燥湿化痰;橘红理气,气顺痰自消,燥化痰湿;茯苓健脾利湿,杜绝痰湿源源不断再生;甘草健脾,帮助脾功能恢复运作,还能调和诸药。整个方子旨在化掉已经形成的痰湿,还能健运脾功能,不让痰湿再生,当痰湿没有了,囊肿就会一点点变小。
但对于不同的肝囊肿、肾囊肿患者,还需要在二陈汤的基础上配伍其他药物。比如有的肝囊肿情绪急躁易怒,常出现右腹疼痛、胁肋胀痛、口苦、阴囊潮湿、小便混浊的情况。这类肝囊肿患者体内还存在湿热的问题,所以在调理上可以参考二陈汤配伍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丸),能把体内的痰湿、湿热一块清出体外。当体内的病因没有了,囊肿就会缩小了。
如果是肾囊肿患者,比较容易怕冷、腰膝酸软、尿急、夜尿多、男性功能出现了障碍。那这类肾囊肿除了痰湿问题,还存在肾阳虚的问题。所以在调理时可以参考二陈汤配伍金匮肾气汤、金匮肾气(丸),可以温补肾阳,化掉痰浊,从而使肾囊肿逐渐缩小。
以上的方子仅适用这两种类型囊肿患者。不同的肝囊肿、肾囊肿患者的体质都不一样,导致囊肿形成的病因也有所区别,所以在治疗用药时,还需要在辨证后加减用药,才能从根源上铲除囊肿形成的病源头,逐渐散化囊肿。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