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肾病的预防与养护
治疗基础病
临床不少肾病多是由常见的疾病所引起,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病等,所以基础疾病的积极治疗,对预防肾病的发生很重要,而每个基础病都有各自的特点,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如高血压要加强血压的控制、痛风性肾病要注意嘌呤食物的控制等。
国家卫计委年统计,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随时都有变成糖尿病患者的可能。
糖尿病发生的比例要比想象的更为严重,我国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1%,也就是说1.5亿人有糖尿病,这其中有1/3的人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多数以并发症的形式被发现。
比如糖尿病肾病,经常是一发现就已经是肾功能衰竭了。张波教授常对糖尿病人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并发症。
中医治病与西医不同,中医讲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不让其生病,或者已经生病不让其发展才是治疗的关键。
对于糖尿病肾病,其关键不是治疗,而是预防,控制好血糖是其首要,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吃什么?从临床我接触的患者来看,许多人认为不吃糖、不吃甜食、肉食,就能控制好血糖、血脂。实际上不是这样,使血糖升高的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吃的米、面食品。有病人也说了:我很少吃米、面细粮食物,主要吃粗粮,血糖也很难控制。其实粗粮,如红薯、玉米面、燕麦等,也是碳水化合物,含糖也很高。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来调整饮食结构和摄入量,包括你的水果和零食等。
血糖检测?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没有症状,就忽视对血糖的检测,总觉着我在吃着药就天下太平,多数患者血糖控制并不理想,这也是造成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要对血糖进行定期的检测,病人自己要成为自身糖尿病的管理专家。
也有一些病人虽然也检测血糖,但只重视餐前,不重视餐后(一测餐前6点多,很高兴,听我一说,再测餐后15、6),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前、餐后血糖都很重要。
教给大家一个检测血糖的方法:不定期的检测,早、中、晚,餐前餐后血糖。
有研究表明,严格控制好血糖,可以使并发症减少65%,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最为重要的环节。
运动?大家都知道:“管住嘴、迈开腿。”有研究资料表明,餐后运动可以降低5-6个血糖指数,对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发生,是一有效的方法。
张波教授提倡的运动方法:餐后半小时,运动半小时,以微微汗出,心率稍快为度。既不用很多的时间,强度适宜,简便可行,有效控制血糖。建议大家试一试。老年人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小区里的器械运动等。对控制血糖有很大的帮助。
其他方面:除上述之外
(1)控制好血脂、血压、血粘度以及体重。
(2)积极治疗血管病变,因为在发现糖尿病之前,患者的血管病变就已经发生了,只是没有明显的症状。
(3)控制血糖要持之以恒,不可一过性、间断性。另外血糖的变化不仅与饮食有关,还与情绪、气候、精神压力、体重、睡眠等环境和生活因素有关。所以,对血糖的检测十分的重要。
双七散:三七粉1份,黄芪3份,研成细粉,可单吃,也可成装胶囊,每次3-5克,每日2次。用于早期血管病变。
预防感冒
感冒既是肾病的发病原因,也是肾病加重的因素。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肾病的发病都与感冒有关。而感冒后可以加重各类肾病的进展,所以,预防感冒对肾病来说非常重要。
对各类肾病患者,都有正气亏虚的一面,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极易发生感冒。首先,患者应注意适当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冬季出门戴口罩,减少病毒细菌接触,预防接种流感疫苗。一旦感冒,不要硬扛着,积极用药,听医嘱选没有肾损伤的药物。
张波教授在治疗肾病的时候,常会加上黄芪,白术等,扶助肺脾之气药物,预防感冒。必要时可以配合“玉屏风口服液”,益气固表,效果也不错。
动静结合
肾病患者一般都需要休息,特别是高度水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临床不少患者得了肾病就长期请假,或辞职在家休息,而单纯静养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伤可使人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张波
国医大师路志正亲传弟子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亲传弟子,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5批名老中医临床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擅长治疗:
心内科:心绞痛、心肌梗死、房颤、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
脑内科:脑卒中等;
内科: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结肠炎等;
肾内科:慢性肾衰、肾炎、肾囊肿、痛风等;
男科: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
疑难杂症:风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难治性不孕不育、过敏性鼻炎、难治性哮喘、顽固性失眠、焦虑、抑郁等疑难病;
肿瘤:对恶性肿瘤采取扶正气、化湿毒、逐恶血三步一体,可达到抑制恶性效果,对恶性肿瘤术后防复的作用甚为显著。
专家预约-/
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