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节日礼物,也是年我最难的病例。”
“谢谢大家的帮助。苦熬近天,终于见到效果,祝大家节日快乐!”
2月19日元宵节那天,医院心内二科主任董鹏先后在医生群和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两条消息。彼时,他的父亲——董玉民老先生,在与病魔斗争四个月后,终于拨得云开见月明,情况有所好转。
身兼儿子和医生的双重身份,董鹏既经历了父子情深的感性纠结,又有着对医学病例的理性思考。几次父亲病情危急时刻,他都身在手术、医学会议、出差等工作当中,因为不能陪着身边,颇感愧疚。但作为医生,他在面对肾癌、肺栓塞、癌细胞肺转移等多重复杂疾病情况时,冷静果断,关键时刻决定“拼一把”,最终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父亲性命。
“我还没老,你不许走!”
董鹏家中三代军人。爷爷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的部下。父亲董玉民老先生从军16余年,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医务处处长。董鹏从小受到爷爷与父亲的熏陶,也与部队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董鹏印象中,军人出身的父亲向来身体结实。虽然已经75岁高龄,有糖尿病,做过几次小手术,但依然很“硬朗”。董鹏回忆说,去年中秋节前,他准备了一些过节的食品,因为没时间送过去,就让老父亲来取。“父亲当时坐公交车来的,我忙着要出门诊,没顾上说话。父亲知道我忙,左右手各提一个大盒子,大步流星的又去公交车站了。”
董鹏与康复中的父亲
终日忙碌的董鹏没有想到,那之后没多久,父亲就突发晕眩,医院。当时,董鹏正在上海参加CTOCC(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的学术会议。急诊医生跟他沟通病情时,董鹏有了大致判断,迅速提出下一步该做的检查。
就在父亲发病的第三天,诊断出了肾癌,有医生建议保守维持一两月。董鹏拒绝了,他不能放弃,他坚持手术,他内心一次次对父亲说:“我还没老,你不许走!”
父爱如山,同是军人的这对父子,平日里鲜有情感言语的表露;但父子情深,那份深沉而坚定的情感什么也不能改变。向来理性的他,在父亲手术后的深夜发朋友圈说:
“老爸术后我的心一直揪着,脑海中浮现出当年的情景,我忙着敲键盘没空吃饭,老爸一口一口喂我吃。他一句话都没说,我也没空说话,拼命赶工。最近一周忙碌工作同时,一起陪老爸渡过最难的时候。有时觉得天很黑,但暗透了,却更能看得见星光!”
与死神较量的天
在过去的天里,董玉民老先生的病情可谓险象丛生。
发病当天,老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并摔倒,无双眼凝视、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及二便失禁,持续约1分钟后苏醒,伴全身乏力、头晕。
随后,对晕厥原因进行排查,腹部增强CT显示,右肾多发肾癌并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一系列诊断显示情况不容乐观:急性肺栓塞、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双肺多发结节、阵发性心房纤颤、频发房性早搏、左肾囊肿、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症、胆囊切除术后、阑尾切除术后……加上年纪大、情况复杂、患者病情不符合临床指南等原因,有医生认为应保守治疗,不适合手术。
董鹏不愿放弃,他咨询了许多医学界的师友,辗转找医院泌尿外科马潞林教授。马教授愿意手术,但术前需要麻醉、心内等多学科会诊、评估,这一等又是三个星期。
终于各方协调妥当,父亲被推进了手术室。那天,董鹏因为要为心血管病人做手术,没能去手术室外等候。由马潞林教授亲手操刀,发生癌变的右肾很快被移除。此时却出现突发状况,患者发生早搏,超声显示有2.5cm*5cm大小的瘤栓由下腔进到了心房!情况极为险要!
刚下手术的董鹏来不及多想,马上带上手术抓捕器赶去父亲手术室。此时,马潞医院心外科迟立群教授也赶来。经过简单会诊,董鹏当即签字同意进行开胸手术。“两个瘤栓像乒乓球一样在父亲的心房心室间来回跳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董鹏回忆说。
经历了腹部和胸部的两个大手术后,老先生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在里面又发生房颤,心率上升到以上,血象一度高达3万。其间,董鹏又就转复房颤等问题一一与管床大夫沟通。终于,在第六天,父亲情况略微好转,从三院转院到医院继续治疗。此时的胸片显示,两肺白花花一片,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詹庆元教授请教后,初步诊断为曲霉菌肺炎,用上了抗生素治疗。
治疗前的肺部影像
近期治疗后的肺部影像
12月初,受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委派、萨克斯坦国家医学科学中心邀请,董鹏要去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参加“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与建设胸痛中心重要性”国际会议。虽然悬着一颗心,但工作不能耽误。就在他讲课过程中,手下带着哭腔打来电话说,老先生氧分压掉到了64,情况恶化。虽然内心甚是担忧,但多年临床一线的锻炼造就了他的沉稳。董鹏马上给出指示:上大无创和激素!方案起了效果!
讲完课后,他马上赶回父亲身边。医院重症医学科刘方教授的帮助下,医院感染内科马小军教授、医院副院长张波教授、医院郭军教授等业界“大拿”求救。专家推断,前面血氧下降,主要是肿瘤浸润的出血间质水肿造成的呼吸衰竭。最终给出了靶向加上PD1联合治疗的方案,抗生素逐渐减下来。
情况终于得到控制,在春节到来时,老先生转危为安!天的煎熬总算没有白费!
“医路”走来,最想说的是“感谢”
大年三十这一天,董鹏带着刚刚能站起来的老父亲,录了一段拜年视频发在朋友圈。
视频中,董鹏揽住父亲的肩膀,给他坚强的依靠。起死回生的老先生真诚地表示:“谢谢大家的帮助,祝大家新春愉快,全家健康!”
康复中的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董鹏觉得收获良多,他认为父亲这个病例值得好好复盘研究。其中不仅有疾病治疗上的意义,他还与群里的医生们思考讨论了更多。例如,对学科指南的辩证思考,他们认为,指南是适用于广大普通常见病人的通行标准,但当病情没有完全搞清楚时,指南在这些地方也只是探索和最低的要求。
作为一名患者家属,董鹏说,最想说的就“感谢”二字。要感谢的人太多,除了上面伸出援手的专家们,还要感谢他的老师葛均波院士、迷你3C群里的医生朋友们,以及所有帮忙分析病情,协助治疗的医护人员,这份情谊会永远铭记心间。
长按或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