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普月癌症会遗传吗上篇

患者家属:医生,家里有直系亲属得了癌症,我会不会也得?

一、癌症来自遗传,环境,还是坏运气?

大家都知道绝大部分癌症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那么基因突变是由于遗传因素(父母有突变的基因遗传给子女)、环境因素(包括物理或者化学污染,病毒和细菌感染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运气不好(随机突变累积的)?

首先介绍一下,基因是什么呢?基因是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有两种:一种是胚系突变,这种突变一般是父亲或者母亲遗传的,在人还是胚胎的时候就存在,突变通常存在于人体的所有细胞中;另一种是体系突变,就是在人细胞分裂增殖过程中出现的随机突变,就是只有人体的个别细胞才存在的突变。

在人的细胞增殖分裂的时候,DNA会进行复制,但是复制会出现差错,其概率大概有1/10^9。由于人体有大量的细胞增殖分裂,就有大量的DNA复制,并随机出现错误。

人体当然也有纠错机制,首先是细胞内的DNA损伤修复系统,这个系统会校正复制错误;其次是免疫细胞会清除复制出错的细胞,但是这些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错误的不断累积就会导致细胞癌变,癌变的细胞大量增殖就形成癌症。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69个国家的人患上17种不同癌症的终生风险。他们收集不同类型癌症的基因序列数据和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计算发现:2/3的癌症来源于随机突变,而30%来源于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只有5-10%来源于遗传因素。

二、5-10%来源于遗传因素?具体是哪些癌症与明显的遗传因素有关呢?

二、哪些癌症有明显的遗传特征?

1

BRCA1/2基因突变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

在和遗传有关的癌症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BRCA1/BRCA2基因突变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好莱坞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携带BRCA1基因突变,在年切除了双侧乳腺,在年切除了双侧卵巢和输卵管。朱莉的BRCA1基因突变遗传自她的母亲。目前的数据显示,具有BRCA-1/BRCA-2突变的个体,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为41%-90%,发生卵巢癌的风险为8%-62%。在中国人群中BRCA1/2基因突变的概率大概只有1/,但是在乳腺癌患者群体中检测出BRCA1/2突变的比例超过10%。

2

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综合征。我们上面讲到人体细胞内有一套DNA损伤修复系统,可以校正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而林奇综合征,就是DNA损伤修复系统出现了问题。在临床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大概有2-3%的人是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大肠癌患者多在45岁以前发病,发病部位多在右半结肠,组织学上多为低分化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肿瘤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林奇综合征患者有多种组织癌变倾向,但是癌变的最常见靶点为结肠和子宫内膜。

林奇综合征的癌症患者及患者的一级亲属建议进行基因检测,那么怀疑林奇综合征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人林奇综合征家系标准为:家系中有≥2例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为一级亲属,并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1)≥1例为多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包括腺瘤);

(2)≥1例结直肠癌发病年龄<50岁;

(3)家系中≥1例患Lynch综合征相关肠外恶性肿瘤(因此,凡是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均应进行Lynch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筛检。

3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0%~50%的病例有APC基因突变,主要表现为全大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最早的症状为腹泻,也可有出血、腹痛、贫血、体重减轻和肠梗阻。常在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多数在20~40岁时得到诊断。有高度癌变倾向。在息肉发生的前5年内癌变率为12%,在15~20年则>50%,癌变的平均年龄为40岁。

如果一级亲属发现,建议15岁-30岁,每3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30-60岁,每3-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4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分为I型和II型,I型是MEN1基因突变,II性通常是RET基因突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是发病率不高,在10万人中只有2-20人发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分泌腺症候群,结合相关腺体的生化检查,激素测定及功能试验和定位检查即可确诊。

有一种内分泌腺分泌失常表现,而又有明显的家族史患者,应警惕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5

VHL综合征-血管母细胞瘤和腹腔器官的病变

VHL综合征是由VHL基因的突变引起。VHL基因突变的人群携带率估计为3/10万左右,外显率接近%。其遗传特征为常染色体显性方式,

VHL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的病变,基本组成分为两部分:①视网膜、脑干、小脑或脊髓的血管母细胞瘤;②腹腔脏器病变(嗜铬细胞瘤、肾囊肿或肾细胞癌、胰腺囊肿等)。不同病变的组合其临床表现不相同。VHL综合征是根据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两个以上不同部位的血管母细胞瘤或一个血管母细胞瘤伴有腹腔器官的病变而作出临床诊断。

作者介绍:

孙昭

医院肿瘤内科副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博士

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不用于盈利及商业目的,仅用于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suans.com/szgy/5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