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缕清风,
自杏林来
」
「
胃痈篇
。
杏小林
一个苦于针推如山般课程的学生
因缘际会,走入了岐黄殿
邂逅了一缕清风
其中有医理,更有医德
随着这缕清风
杏小林的故事
也来到了第十三个篇章……
01
胃痈篇
春风拂起亭中纱帐,飘摇浮动。我端坐在书桌前,提笔凝神,总结着近日的医案。“薛力斋医师!别来无恙呀!”抬头一望,我笑了笑,“江应宿医师,别来无恙,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不瞒你说,”江应宿自顾自地坐下,“这几天我医治了上舍的汪中宇,他患了胃痈。听说前段时间你给李员外看病,对外也称胃痈,症状却与汪中宇大有不同,因此特来向你讨教。”
听他讲完,我哈哈一笑。“应宿医师来的正巧,在下正好对胃痈有些经验。你看,这是我刚写下的医案。”刚完成的医案墨迹未干,江应宿小心地捧了过去。“竟然不只一个患者!”江应宿两眼发光,我笑而不语。“李员外自然是衣食不缺的,之前也听说过他是无论天气寒热,都感到十分口渴。”“是的。”我点点头,“而且时不时会咳嗽、呕吐,口内还有血腥味。五天之后,他吐了脓血。而且据我观察,李员外的皮肤也甲错交杂,形似鱼鳞。”“你给他服了射干汤?”“是的,四剂之后,吐脓血的病况就痊愈了,但是气息壅阻又导致痰液增多,所以就用了甘桔汤,两三剂后便痊愈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江应宿轻抚长髯,“那个汪中宇也是用射干汤医治好的。当时,他喉咙肿痛,吃不下任何食物和饮品,腹中也感觉不到饥饿,但每天饮用好几盏清茶,叫我来看病,我发现他气管变窄,呼吸频率加快,这是胃痈的症状。脓肿已经形成,应当将脓引到下部,用凉膈散治疗,所以用药剂量稍稍加大了一点,第二天早上便出脓血,又服用了一剂射干汤,便立即感受到饥饿索要饮食,六剂服下便痊愈了。”
听江应宿说完,我赶紧提笔把他的案例也记录了下来。“你再看看下面几个医案,又与前面的不同。这个男子用射干汤治疗效果就不佳。”他依言赶紧往下看,“他引用射干汤后疾病立即痊愈,但气喘,身体感到疲倦,而且发热,感到口渴,小便次数也变多了。”“所以你用了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萸、麦冬、五味子?”“是的,而且当时时值仲夏,就用生脉散代替茶饮饮用,便痊愈了。”“高妙!真是高妙!”
“说起来,这到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医治过的一个老妇人。”“哦?那老妇人如何?”我笑了笑,“给我的印象很深,那老夫人口味重,当时她吐脓血的情况已痊愈,但小便淋沥。”“哦?这么看,补中益气汤应该合适。”“是的,我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加减八味丸治疗,她便痊愈了。”“而且,饮食条件优越的人,刚患病时也可以使用清胃散治疗。”江应宿忖思道。
“今日应宿医师一行,实在令在下受益匪浅呀!”江应宿连忙起身回礼,“哈哈,力斋医师才是博学多才,在下自愧不如啊!”“哈哈哈哈哈哈!”暖暖的春风带着湿润的气息轻轻地吹过庭院,拂过卷卷书页……
02
医案原文
薛立斋治一膏粱之人,寒热作渴,不时咳吐,口内血腥。又五日,吐脓血,皮毛错纵。用射干汤四剂,脓血已止,但气壅痰多,以甘桔汤二三剂而愈。
一男子用射干汤之类乍愈,但气喘体倦,发热作渴,小便频数,用补中益气加山药、山茱萸、麦冬、五味,时仲夏,更以生脉散代茶饮而愈。
一老妇素味厚,吐脓已愈,但小便淋沥,用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及加减八味丸而愈。膏粱之人,初起清胃散亦可用。
江应宿治上舍汪中宇患喉肿,不进饮食,腹中不饥,但日饮清茶数盏,召予视之。诊得气口紧数,此胃痈也。脓已成,宜引下行。投以凉膈散,稍稍利一二度,次早吐脓血,再服射干汤一剂,即知饿索饮食,六剂痊愈。
03
医案知识小集锦
●病症篇
胃痈
胃痈是一种病名,为痈疽之发于胃脘部者。胃为六腑之首,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及腐化水谷。《素问.病能》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圣济总录》曰:“胃脘痈者,由寒气隔阳,热聚胃口,寒热不调,故血肉腐坏.......”
●中药篇
山药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主治:1.脾虚食少,大便溏泻,白带过多;2.肺虚喘咳;3.肾虚遗精,带下,尿频;4.虚热消渴
山茱萸
药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主治:1.肝肾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3.月经过多,崩漏带下;4.大汗虚脱;5.内热消渴
麦冬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主治:1.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2.胃阴不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3.心阴虚及温病热扰心营,心烦失眠
●方剂篇
射干汤
当归6克,升麻3克,白芷9克,射干,甘草(炙),犀角(屑),杏仁(去尖、皮)各3克
上七味,切。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分二次服
咽喉肿痛,不能饮食者
用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
甘桔汤
桔梗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2两,甘草(炙)1两
胸中结气,咽喉不利
下一切气
上?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微温时时服
补中益气汤
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清胃散
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
生地黄、当归身各6g,牡丹皮9g,黄连6g(夏月倍之),升麻9g。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清膈散
麻黄30克(去节),阿胶30克(炒),罂粟壳30克(蜜炙),乌梅肉30克,杏仁15克(去皮、尖)
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临卧时温服。
痰嗽
那缕带着杏小林走进医案故事的清风
还会拂过吗?
下一次
又是何时、何地?
敬请期待下期
杏小林的医案世界环游记~
(文章内容如有纰漏,欢迎批评指正~)
THEEND
文案|刘日荷陈敏淑李龙女
排版|程雯钰
微博
BUCM杏林飘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