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伯华医案六

十、先温化后补益法治愈阴疽一例

袁某,男,41岁。

初诊∶年1月29日。

主诉及病史;自年8月起,感到腰背酸痛,两下肢萎软无力。当时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次,均于~/mm3之间,分类淋巴球较正常值增高。以往有肺结核和副睾结核史。年12月8日于某院摄片示;第9、第10胸椎椎间隙狭窄,并见骨质破坏,有冷脓肿可见。确诊为"胸椎结核"。经用西药抗结核治疗,病情未能控制而日趋加重。

诊查∶慢性病容,形体消瘦,精神委顿,面色酰白,畏寒;下肢瘫痪,行动不能自主;第9、第10胸椎棘突有明显压痛;右侧胸部可扪及边界不清的肿物,站立时较明显,不红不热。苔薄黄腻,脉濡细。血沉为73mm/h。

辨证∶肾亏致骨骼空虚,风寒乘虚而入,痰浊凝聚而成阴疽。治法∶治拟温经散寒化痰,益肾壮骨法。方用阳和汤加减。

处方∶净麻黄6g大熟地12g鹿角粉3g(分吞)生狗脊15g补骨脂12g白芥子9g姜半夏9g川桂枝9g白芍6g生甘草4.5g

嘱卧(木板)床休息,加强食物营养,多晒太阳。

一诊;诸症同前,兼见盗汗、口干、发热(38~38.5℃)。舌红少苔,脉细数(次/分)。阴虚火旺,有渐成疮病之势。拟养真阴、清虚热、益肾壮骨,宜大补阴丸合清骨散加减。

处方∶左秦艽9g炙鳖甲15g(先煎)地骨皮15g虎杖15g百部12g丹参9g黄芩9g怀牛膝12g熟地12g生狗脊15g炒川断12g补骨脂15g白芥子9g

三诊;前方加减服药4个多月,胃纳渐增,精神转佳,体力逐步恢复。但摄片提示冷脓疡较前增大。苔薄舌淡,脉细数。气血两亏,人参养营汤加减,以调补气血、益肾壮骨。

处方∶党参12g焦白术9g当归9g生白芍6g怀牛膝12g炒川断12g补骨脂12g白芥子9g陈皮4.5g百部9g黄芩9g鸡血藤15g

四诊;前方加减服药6个多月,局部冷脓肿渐吸收。苔薄润。脉率72次/分。查血沉为9mm/h。已能参加全天轻工作。年6月4日摄片提示局部病变较以往诸片趋向好转。为防复发,尚需巩固疗效。

处方∶当归片,每次5片,每日3次;虎挣片,每次1片,每日2次。均饭后服用。

阴疽病期较长,是阴寒虚证。清代以前常与"流注"相混淆,自清代起才分开。流注属阳证,脓出不久可愈;而阴疽流痰是阴寒虚证,缠绵日长,始有酸胀漫肿而微高起,但不坚硬,溃后流豆腐渣样物,难以收口,身体逐渐疲弱,相当于西医的"骨与关节结核"。其病因多是痰塞络道,气血虚寒,凝结而成。其大法是初服阳和汤,温经散寒而化痰结;清后用人参养营汤,调补气,血、益肾壮骨。本病例即用此法,再据辨证,略有变化,使冷脓肿也自行吸收。说明中医中药治疗骨结核不但有效,且可免除手术。

十一、益气托毒、养营补肾法治愈肾府痰结化脓一例

王某,男,38岁。

初诊∶年1月4日。

主诉及病中;年不慎跌伤脊背,因疼痛不能行走,医院诊治,摄片为"胸腰椎骨折"。以后虽能坚持工作,但阴雨天背部酸痛,屈伸活动不利。伴低热,年3月起,发热可高达38℃左右,神疲乏力,胃纳减少。年4月发现脊背高突,并日见明显,医院拍片确诊为"胸腰椎结核"。经连续注射链霉素、口服异烟肼后发热即退。年8月,又感腰背酸痛不能伸直,低热,同时发现右腰背起一肿块,不热不红,逐渐增大,医院骨科会诊,确诊为"胸腰椎结核并发冷脓肿"。后转我院,经西医诊查为脊背明显后凸。胸椎11、12及腰椎1、2、3均有明显压痛,运动受限制。左腰背侧有1肿块,范围15cm×15cm×3cm左右,皮色未变,已有明显波动。

拍片;胸10椎体完全破坏,胸9、11椎体近胸10边缘也不整齐,胸11~12前缘见有骨桥相连。胸12、腰1椎体边缘不整,间隙变狭。诊断为;胸9~胸11及胸12、腰1椎体结核;腰椎肥大性变化。

诊查;右肾俞流痰大如覆碗,漫肿色白边界不清,按之中软应指,但无触痛。神疲腰酸。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及腰部外伤史。苔薄腻,脉濡数。

辨证;气血两亏,骨骼不充,虚痰凝结,蕴久化热为脓,阻于肾府。治法;治拟益气养营,补肾壮骨,佐以托毒。

处方;生黄芪9g潞党参9g焦白术9g全当归9g炒赤芍9g大熟地12g炒川断9g炙狗脊9g桑寄生9g皂角针4.5g

二诊;1月7日。肾俞流痰在局麻下切开,流出脓液ml左右,质地稀薄夹有败絮状物质。苔薄,脉濡。再拟前法出入。前方去皂角针,加鹿角片12g(先煎)、白芍9g。外用红油膏、二宝丹药线引流。

以后一直服上方药,至3月10日疮面收敛。后发现两腹股沟也起肿块,外敷大布膏、十香散、桂麝散2个月而消散,体重增加30多斤,化验皆正常。出院后即上班。

本例脊柱结核有3处冷脓肿。腰背部之冷脓肿,中医认为属"肾俞虚痰",要和流注(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相鉴别。后者是阳证,初起至化脓只需1个月左右,预后好。肾俞虚痰多发于气营两亏之体,是肝肾精血衰微,属虚劳,预后较差,故《疡科心得集》中说"本证溃脓,不能收功"。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危险。临床中曾治疗本证多例,切开引流,效果皆良好。不少未成熟冷脓肿外敷十香散、桂麝散可以消散吸收,而不必切开排脓,说明外科病内外同治很重要。中医的外用药能使脓肿消散,值得进一步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suans.com/szgy/8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