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是以双侧肾囊肿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在20岁,B超仅仅能发现几个囊肿,而到了中年后,双肾遍布囊肿,肾功能也随之下降直到肾衰。
这个病属于遗传病,发病率1比到1比.PKD1和PKD2是主要导致多囊肾的致病突变基因。
尽管是单一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每位多囊肾病人的表现并非具有一致性,事实上,无论是多囊肾家族之间的比较,还是一个家族各位多囊肾病人之间的比较,病情都不尽相同。在病人群里,我们会听到一些病友诉说,父亲或者母亲60多岁,70多岁还勉强可以,而自己30多岁,40多岁已经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了,也有人讲述自己的家族,兄弟姐妹中有的肾功能正常,有的已经早早肾衰。
为什么都是同一基因突变,病情却没有一致性呢?除了突变的位点和突变的性质不同引起的表现不同这一常识。在遗传学里,基因型一致,表现型不同的情况很多见,其原因多样且并不完全清楚。在多囊肾这个疾病中,研究者发现镶嵌突变现象是导致这些难以解释的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镶嵌突变现象?人体有2种细胞,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它们是各自独立的细胞体系,当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很可能就会影响到将来的精子细胞或卵细胞,从而将突变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但生殖细胞的突变不会给体细胞带来任何影响。同样,体细胞也会突变,可以是全部体细胞突变,可以是部分体细胞突变。部分体细胞突变有时候只能产生十分轻微的影响。
目前已有多个研究报道表明遗传性多囊肾存在镶嵌突变现象。
年在欧洲捷克共和国,有这样一个多囊肾家庭,母亲77岁肾衰,儿子52岁肾衰,孙子45岁肾移植。研究发现,这位母亲发生了生殖细胞和部分体细胞的PKD1基因镶嵌突变,由于她只有部分体细胞发生PKD1基因突变,仍然有一些体细胞是正常PKD1基因,因而她的病情特别轻微,77岁才出现肾衰,然而她的生殖细胞也发生PKD1突变,基因突变的卵子通过精卵结合,发育成个体,导致了她的儿子遗传了PKD1突变基因,全部细胞包括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发生突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多囊肾临床表现,在52岁就肾衰了。
通过对这个家族的了解,研究者还发现这位儿子的妻子在PKD1基因也有一个错义突变,虽然在她身上这个突变没有引起任何多囊肾表现,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既遗传了来自奶奶和爸爸的PKD1基因突变又遗传了妈妈的一个PKD1错义突变,2个突变叠加加重了多囊肾的病程发展导致他们的孩子成为了家族中情况最严重的病人,在45岁就不得不肾移植了。
再举一个例子,年英国,一位多囊肾女性病人27岁肾衰,等待肾移植,而同样也是多囊肾的她的母亲却没有任何症状。研究发现她的母亲是PKD1镶嵌突变,她的体细胞中只有一部分是突变的PKD1基因,另一部分仍然是正常PKD1基因,因而病情十分轻微,没有任何表现。不幸的是,她母亲的生殖细胞发生突变,将突变的基因遗传给子女,导致子代全部细胞发生突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多囊肾临床表现。
镶嵌突变现象常常发生在遗传性多囊肾上,从而使得多囊肾家族呈现病情轻重不一,或者一代比一代严重的表现。
除了镶嵌突变,在不同的阶段发生基因突变也是导致病情轻重的原因之一。在年的时候,荷兰做过一个试验。他们通过在小鼠不同年龄段给予诱导剂来敲除多囊肾PKD1基因,看小鼠生长的不同时间段PKD1基因缺失的后果。结果发现,成年小鼠即便敲除了PKD1多囊肾基因,它们的情况也相对轻微。而在出生后4天就缺失了PKD1基因的小鼠,在短时间内双肾就遍布的囊肿,情况严重。该研究表明婴幼期小鼠PKD1基因突变失活而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
除此之外,比如我们经常会在病友群里听到,感染,尿血,发烧等等症状导致多囊肾病友肌酐快速上涨,加速病情发展。原因在哪里呢?
在荷兰的这项研究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肾损伤会加速多囊肾肾囊肿的形成。研究者通过给予多囊肾成年鼠毒性物质诱导肾损伤(尿素上升)。对于正常小鼠来说,给予毒性物质并不能让它们的肾脏出现囊肿,而多囊肾小鼠的情况就不同了
没有给予毒性物质的多囊肾成年鼠,它们的肾脏情况非常轻微的,如图E囊肿非常小,
给予毒性物质诱导肾损伤的成年多囊肾鼠的肾脏情况就很严重了,如图C囊肿大而密布。
HumMolGenet,18:-
由此可见,多囊肾虽然是遗传性疾病,致病的原因是单一基因突变。但是病情的轻重和多种因素相关,加速病人过早肾衰的原因的确存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