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肾囊肿是常见的良性病变,多以腰痛、腰部酸软无力为首发症状。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可归为祖国医学“腰痛”、“积证”等范畴。中医以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劳倦等内伤虚损,而致肾精亏虚,气化蒸腾不利,津液不化,内生湿浊,日久酿湿为痰,阻滞脉络,气滞血凝,痰湿瘀血胶着下注于肾,积聚成块,发为肾囊肿。临床根据证型可选择四苓散、八正散、小蓟饮子、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五苓散等中药方随证加减化裁。
左肾囊肿医案一则:
患者男,67岁。初诊诉左肾囊肿。病史:患者体检查彩超发现左肾囊肿,大小约10.8cmx5.0cm,肾功能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左肾单纯性囊肿,平素时有腰酸而痛,今为求进一步诊疗,前来求诊,诊见:反复腰酸,腰痛,身困乏力,口干,二便正常,纳寐欠,舌质淡苔白,脉弦。
辨证分析:患者老年男性,肾气亏虚,不能行气化蒸腾之功,水津不化聚为痰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血凝聚于肾,日久形成积块,发为肾囊肿。肾气不足,腰府失养,故见反复腰酸;痰湿阻滞脉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腰部隐隐作痛。痰湿内阻,脾失转运,气机不畅,清阳不升,四肢百骸失养,故见身困乏力、纳寐欠。痰湿瘀血内停,津液输布受阻,不能上承于口,故见口干。
中医诊断:四诊合参,乃虚实夹杂之证,以肾虚为本,痰湿瘀血内阻为标。治法:补肾活血,利湿排浊,化痰散结。方投五苓散加减组方,开中药七付,代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药后腰酸、腰痛时作,身困乏力较前改善,纳寐尚可,舌质淡苔白,脉沉。患者症状较前有所缓解,药已中的,然补肾气之虚非一日之功,故仍宗上法,予前方加寄生增补肾强筋骨之力,加石韦利水通淋之力,予前方加减开中药14剂代煎服,服法同上。
三诊,患者诉十四剂尽服,腰酸、腰痛明显好转,余证皆除,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效不更方,嘱守上方续服十四付,煎服法同前。
患者服上药十四付后,诸证皆平,医院复查彩超示:发现左肾囊肿,大小约4.8cmx2.2cm。明显变小,患者甚喜,前来告之,自觉症状已消除,定期复查超声。本病病机较为复杂,诊疗于临床中审证求因,病证结合,据证立法,有针对性灵活运用补肾健脾,利水化湿,化痰祛瘀之法,故获良效。
徐长化教授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退休专家,《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留校工作至今,教研室主任。在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坐诊。从事医疗工作五十余年,在各级专业期刊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公开出版、发行中医学术著作13部,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研究5个。曾应邀赴韩、日等国进行医疗和学术交流,对肾虚、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男科、肿瘤调理等内科疑难杂症颇具心得。》》》打开移动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
-, 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