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

硬化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综合医学》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肾囊肿疗效观察

杭震宇1,聂军1,史涛1,蒋科1,胡孝庆1,宋建康1,通讯作者:罗卫平1,李栋2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肾囊肿临床效果。

方法:医院和医院年4月至年5月收治的肾囊肿患者共6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32例,B组28例。A组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B组行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观察两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情况。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肾囊中去顶减压术适用于肾脏上极、腹侧及多发的肾囊肿,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量均多于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在年老、肾脏背侧中下极囊肿,CT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是适宜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肾囊肿;腹腔镜;疗效观察

单纯性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囊性疾病。它通常为单侧和单发,但也有多发和双侧发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上升。肾囊肿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局部肾小管堵塞有关[1]。目前单纯性肾囊肿治疗的方法主要有B超或CT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引流术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开放肾囊肿去顶术[2-3]。本研究旨在比较CT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引流术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和医院年4月至年5月收治的肾囊肿患者共60例,术前均行双肾增强CT检查,静脉泌尿系造影,B超检查确诊。排除肾重度积水、囊性肾肿瘤等疾病。其中男性病人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4±7.5)岁,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32例,B组28例。详见表1。

1.2方法

1.2.1A组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取髂脊上两横指作2cm切口,分离至后腹腔,自制气囊扩张后腹腔后,分别在十二肋缘下腋后线、十二肋下腋前线作10mm、5mm切口置入TROCAR,置镜建立气腹,气腹压力12-14mmHg,分离肾外脂肪,打开GEROTA筋膜,分离肾周脂肪,根据CT肾囊肿位置分离囊壁与肾周脂肪,暴露囊肿及部分肾实质,切开囊壁,吸净囊液,在囊肿基底部距离肾实质约0.5cm处切除囊壁,创缘电凝钩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一根引流,标本送检。术后返回病房对症处理,不常规应用抗生素。对于年龄大于70岁,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美洛西林2.0g术前半小时静滴。两组术后随访6-12月。

1.2.2B组患者行CT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引流术,术前在需行肾穿刺一侧腰背部放置CT定位板,行CT检查了解肾囊肿大小、位置、囊肿中心距离皮肤的深度,根据CT定位板测量穿刺的深度和穿刺角度,局麻后18G穿刺套管经皮穿刺进囊肿,再次CT检查确定穿刺针进入囊肿中心位置,采用50ml注射器抽尽囊液,后用聚桂醇20ml注入囊腔,拔出穿刺针后皮肤消毒贴无菌敷料,返回病房卧床1-3天,不常规应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住院费用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B组少于A组,住院费用B组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A组出现并发症三例(9.3%),其中尿漏一例,引流管放置三周后拔除,好转出院。皮下气肿两例,术后自行吸收。B组出现并发症三例(10.7%),其中两例出现腰背部疼痛伴发热,术后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行CT检查,囊肿周围渗出,予静滴拉氧头孢抗感染治疗后缓解。一例出现一过性血尿,卧床、止血处理后缓解。两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A组复发四例(10.7%),B组三例(12.5%)。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肾囊肿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囊肿较小一般可不予治疗,临床随访观察即可;囊肿较大或者有症状者需要治疗。肾囊肿的手术适应症包括:①单纯性肾囊肿直径大于4cm,对肾实质及集合系统造成压迫,影响肾功能;②肾囊肿合并高血压、血尿及伴有发热、腰痛者;③肾盂胖囊肿压迫肾盂肾盏或向外突出引起肾盂输尿管梗阻者;④多囊肾显性囊肿直径>3cm以上,伴有腰痛或腹痛[2]。微创治疗技术出现以前,开放肾囊肿去顶术是治疗肾囊肿疾病的金标准。该手术经腰部切口,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患者承受较大痛苦[1]。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与传统的B超定位下肾囊肿穿刺无水乙醇注射硬化治疗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推广。年Hulber报道了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随后大量的研究证实其良好的效果。该技术的明显优势包括创伤小,一次手术能处理各种类型的囊肿,因此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成熟技术并得到普及。但也有操作上繁琐,费用高等缺点。本组研究显示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术后并发症与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可能与使用新型硬化剂聚桂醇有关,本组未做进一步研究[4]。本组研究中行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的肾囊肿病例,囊肿多位于背侧下极,且患者年龄大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病例组,提示CT引导下肾囊总穿刺硬化治疗在肾囊肿位置选择上存在局限性。高龄也是选择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的考虑因素。两组治疗后的复发率均在11%左右,与文献报道相近。

综上所诉,CT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安全,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住院费用少等优点,并发症和复发率与腹腔镜下肾囊去顶减压术相仿,但囊肿位置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硬化网

投稿邮箱:zgyh

tytiu.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suans.com/szyy/5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