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阳气不生病读书笔记

北京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声明:本文所载处方和剂量均需在有特定经验的特定医师辩证下灵活使用,有擅自运用而产生不当后果者,本文本号概不负责

《捍卫阳气不生病》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临床用药

一、中风方名:孙思邈“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

组成:麻黄川芎独活

防己甘草杏仁(各90g)

紫油桂(不可换普通肉桂)

生附子茯苓升麻

辽细辛高丽参防风(各60g)

透明生石膏g生白术g

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每次4g,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ml,文火煮至ml,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g,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加减法:

1.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g,大蜈蚣条,僵蚕90g

2.失语。加麝香0.3g/日,另冲服

主治:

1.中风急重症

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3.风痱(原因不明之瘫痪)

特别说明

1.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有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2.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布,意在但取火气。

3.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二、李可先生认为,在器质性心脏病的领域,古中医基本取得成功

第一类:风心病和肺心病

李老谈病机:

李老认为病因病机是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正气无力驱邪,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

治疗思路

肺心病和风心病就是按外感内伤同时发病,这两种病的证候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身痛。风心病,就是金匮要略乌头汤证的虚化;肺心病,就是小青龙汤证的虚化。李老治这两种病,就是以这两个方子为基础,结合病人当时的体质方面主要的缺陷,先救本气、保胃气,固肾气,用张仲景留下的方子探索治疗方法。

1.李老治风心病的一个常用方:

生北芪-g制附片45g制川乌30g

黑小豆30g防风30g桂枝45g

赤芍45g炙甘草60g麻黄10-45g

辽细辛45g(后下10分钟)红参30g

蜂蜜g生姜45g大枣12枚

九节菖蒲10g

李老按:这个方子,凡是出现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把风心病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心衰,脑危象用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注:李老在书中讲到,伤寒中麻黄汤剂量是3两,折算下来45g,看上去很吓人,但实际上不会产生亡阳。李老讲到,他在最早的是候45g麻黄另煮,按伤寒法,先煎煮去沫,李老强调,平时煮麻黄很少见到浮沫是因为量太少,10g左右几乎没有,一两以上,水开到一分到一分半钟的左右有一层沫,用本方的是候每次兑麻黄汁三分之一,得汗止后服。李老强调,有的病人麻黄用到g才出汗)

李老讲到他当时也不敢打包票,就自己尝药,当然准备了绿豆汤,蜂蜜解毒。勉励后学也要尝药,增长信心。

2.治疗肺心病常用方:

麻黄10-45g制附片45-g辽细辛45g

高丽参15g(研粉冲服)生半夏45g

说明:为何高丽参打粉,因为散剂比汤剂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气,从下边慢

慢提到上面,对喘证有用。

3.李老常用小青龙汤加减

干姜30g五味子30g制紫菀15g

制款冬花15g柯白果20g(打)

肾四味各30g炙甘草60g桂枝45g

赤芍45g

李老曾用此治过几个肺间质纤维化

如果这两种病发展到重症急症阶段,就用大破格救心汤李老按:“李老解释加山萸肉、龙骨、牡蛎,主要是为了敛。我发现四逆汤,虽然以炙甘草为君,2两炙甘草仍不能扶土,扶土的意思就是用土覆火,阳气回来以后不就又散开了,就是因为三阴里头厥阴病开的太厉害,疏泄过剩,阳气一回,相火又散开了,所以山萸肉敛厥阴之气,治疗心衰,在四逆汤类方里头这是比较可靠的一张方子,很稳定,凡是治好的病人,很少反复”。组方附子3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丽参10-30g(另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g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分次冲服)煎服法病势缓者,加冷水ml,文火煮取0ml,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喝,或鼻饲给药,在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4.冠心病病机和成因

李老认为主要是痰、湿、淤、浊、邪居胸中阳位。和高血压的道理一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为诸阳之会,那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怎么会被阴邪所包围?就是阳气不到,阳气虚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绝对不是阴虚火旺等等,如果用那个方法对待这一类病,就错了。基础方剂

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加减

如果痰堵的厉害、胸憋的厉害就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45g,薤白30g,白酒2两,薤白要事先浸泡;雪丹参g,檀香、降香、沉香各10g,砂仁泥30g,桂枝30g,麝香0.5g(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说明

这个方子里有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附子这一类,这是斩关夺隘的方子,力量大的方子,控制心绞痛,治疗冠心病晚期频发心衰见效很快。注治疗冠心病的固本培元散,要加藏红花和生水蛭。

三、其他培元固本散

组成:三七、琥珀、高丽参、胎盘、藏红花、黄毛茸、灵脂。(组方待考)

由来:余从60年代末开始试用,以参茸胎盘治大病后久损不复得效。惟有的病人,用后有滞闷感。盖虚必夹淤,甚虚反不受补,蛮补反致气机滞塞,欲速则不达。遂加三七,补中有通、有化,虚证用之,可以平稳收功。至70年代中,拜读岳美中治老年病之人参、三七、琥珀末方论,大受启迪,遂成上方,经30年反复实验,随病证加味,治一切久损不复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免疫缺陷,及虚中夹淤、夹痰、夹积等症状,都取得了泛应曲当的疗效。服用方法:小量缓补,不可贪图速效而量大。每服1-1.5g,日2-3次,一周后渐加至3g,一日2次,饭前服用为好。用后,最早出现的效验为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从而增强人体正气,其余诸证日渐减轻。方解:胎盘。古名紫河车,是古方补天丸、大造丸的主药。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有一般草木药难以达到的补益功效,是中医学最早使用的脏器疗法之一。本品味甘咸,略有腥气,性温,归心肺脾经。从疗效腿短,尤可入肾大补先天,应烘烤至深黄色,则有香气,易于消化吸收。(胎盘附着脐带,古名“坎气”,对肾虚咳嗽有殊效,民间试用于晚期宫颈癌各型白血病,疗效亦好)。功能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用于虚劳羸瘦,骨蒸盗汗,气短咳嗽,食少,阳痿遗精,不孕少乳等诸虚百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等症,均有良好效果。鹿茸:甘咸,性温柔润,入肝肾经。功能补肾气、强督脉、生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止崩带、托疮毒、主治一切虚寒证。适用于精血衰少,阳痿遗精,精冷无子,畏寒肢冷,羸瘦神倦,宫冷不孕,崩漏带下,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老人衰老退化,耳聋目暗,健忘眩晕,筋骨痿软,骨质增生等。本品药源丰富,普通混片即有治疗作用,且价廉易得。正头、茸尖、高效价昂;中断实惠,功效满意;下端及底座多骨化,但价更廉,多用亦有效。红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经。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久病虚羸不思饮食用之有殊功。肺肾两虚之喘,小量打碎,细嚼慢咽,立刻生效。吐血崩漏,气虚暴脱,一味独参30g,煎浓汁可立挽危亡,故为补虚扶正救脱之要药。红参+灵脂等末服用:益气化瘀,可治肝脾肿大,消除心绞痛,促进胃溃疡愈合。白虎加人参汤:糖尿病之三多重症(多饮、多食、多尿)极效。三七:止血而不留瘀。琥珀:主要作用有三。镇静安神,可止小儿高热惊痫,失眠心悸,心律失常;利水通淋,治砂石淋,血淋,癃闭;活血化瘀,古代用治妇科通经,闭经,月经不调,产后血瘀腹痛。本方中与三七、人参、灵脂合用,对心血瘀阻,胸痹胸痛有奇效。本品尚可明目退翳,内如对老年白内障有确效,其化腐生肌之作用可治疗胃溃疡。(以上方解非李可本人言,我从书中筛选重点录之)

第二部分·精彩医案

1.张立志心脏病患者:张立志,青岛远洋公司船长,常年海上生活,四处漂泊。在5年做体检时发现心脏扩大了二分之一,压迫右肺,感到呼吸不畅。西医把检查结果告诉他的时候,十分惊恐,情绪压力很大,因与李老同乡,遂回乡求治。李老介绍,此人当时有奔豚症见,即突然肚脐下有一股气上冲,人几乎要昏过去,实际是元阳虚,冲气不能下守所致,就用温氏奔豚汤。住院45天,附子从g扩大到g,吃完后不难受了,去医院看,医生说是误诊,否则绝对不可能逆转。

2.急性肾衰合并心衰患者:中央电视台12台导播小白的父亲,籍贯山西,在和协和确诊。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预后:恢复很好,不再透析。

3.减肥患者:曾博,太原市中医养生堂职工。10岁时父母工作繁忙,无从照料,上班时买好食品饮料锁在家中,一个月喝健力宝30箱,体重增加8公斤,由瘦弱小女孩变成一个小胖墩,体重达98公斤。来诊主诉如下:症见:月经不调,畏风冷特甚诊断:三阴阳虚,寒湿凝阻。方药:温氏奔豚汤附子45g油桂10g(后5分)上沉香10g(后5分)砂仁10g(后5分)生山药60g茯苓45g泽泻30g怀牛膝30g生晒参30g灵脂30g车前子30g(包)炙甘草30g生姜45g大枣25枚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g,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g,加至g为度。服药30剂后休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面色由灰暗转为红润,痛经愈,人也变得轻灵活泼。

第三部分·文章节选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李可老文章

我从事中医临床45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千余例心衰重症,医院已发病危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21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属胁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本方对多种老年重危急症有泛应曲当之效,有效保护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故不揣浅陋,将本方组成与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

1、方剂组成与来源

1.1方剂组成

附子3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丽参10~30g(另煎浓汁兑服)

山萸净肉60~g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分次冲服)。1.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0ml,文火煮取0ml,5次分服,2小时1

次,日夜连服1~2剂,病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喝,或鼻饲给药,

在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1.3方剂的创新与思路本方始创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衍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四逆汤为强心主剂,临床应用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细究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g左右。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着古已有定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g,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g,而历代用四迎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亡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年7月,当笔者救治一例60岁垂死老妇时,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附子g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1小时后终于起死回生。

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性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我一生所用附子超过5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g以上者,从无1例中毒。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景当时已充分认识到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措施。甘草既能解附子的剧毒,蜜炙之后,又具扶正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炙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之弊)。而在破格重用附子g以上时,炙甘草60g已足以监制附子的毒性,不必多虑。经这样的改进之后,重症病人的治愈率十全。而垂死病人救活率,仅可达十之六七。

由于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但着眼于“心衰”一端,而忽视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全局——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散失。故本方的治愈率停滞在生死参半的水平,约10年之久,后读近贤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为我国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他在书中创立“来复汤”一方:山萸肉60g,生龙牡粉30g,生杭芍18g,野台参12g,炙甘草6g,可补四逆汤之不足。其论云:“····寒温外感诸症,大病瘥后不能自复,(阴阳气血,脱失过甚,全身功能衰竭状态)寒热往来,虚汗淋漓(大汗亡阳,气血将脱)······目睛上窜,势危欲脱(脑危象休克先兆);或喘逆(呼吸衰竭,气脱于上)或怔仲(早搏心房纤颤,心跳骤停之先兆(呼吸衰竭),诸症只见一端,即宜急服。张氏认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古人论肝,皆与高级神经活动相关,亦即现代之脑危象出现前兆,为全身功能衰竭之最后转归)张氏盛赞“萸肉救脱之力,较参、芪更胜。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山萸肉为救脱第-要药”。余师其意,于破格人参四逆汤中重加山萸肉,生龙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汤方。方中尤以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调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此点极为重要,为古今诸家本草未曾发现之特殊功效,可适应一切心衰病人,虚中夹瘀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用之,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而龙牡二药,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活磁石吸纳上下,维系阴阳。麝香,急救醒神要药,开中有补。对一切脑危象(痰厥昏迷)有斩关夺门,辟秽开窍之功。《中药大辞典》载:“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小量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均有兴奋作用。对心衰、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均有可靠疗效。”

破格救心汤增强了古代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破格重用附子、山英肉后,使本方发生质变。麝香、龙牡、磁石的增入,更使本方具备了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脑,复苏高级神经功能,救治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2、本方功效与主治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湿,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滴,四肢冰冷,面色胱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糊,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1分钟50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次以上。以及古代医藉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3、临床应用举隅

应用本方,要严格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脉证合参,诸症若见一端,即宜急服。凡亡阳竭阴之端倪初露,隐性心衰的典型症状出一(如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多,及无痛性心肌梗塞,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本方平剂;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急投本方中剂;垂死状态,急投本方大剂。服药方法,急症急治,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保证血药浓度,有效挽救病人生命。极重症24小时连服3剂。

3.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灵石教育局老干部闫祖亮,男,60岁。年3月24日凌晨4时病危邀诊。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面如死灰,唇、指、舌色青紫,头汗如油,痰声漉漉,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询知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已达10年。本次发病1周,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弥留之际。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脉难凭,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太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此证子时濒危未死,子时后阴极阳生,已有一线生机。至凌晨4时,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本经自旺。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三生饮豁痰,麝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附子g,干姜炙甘草各60g,高丽参30g(另纯浓汁兑服),生半夏30g,生南星、莒蒲各10g,净山萸肉g,生龙牡粉、活磁石粉30g,麝香0.5g(分冲),鲜生姜30g,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兑入),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0ml,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频频喂服。3月25日6时二诊:得悉于半日一夜内服完上方1剂。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由灰败转为萎黄,紫绀少退,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神识仍未清。六脉迟细弱代,48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嘱原方附子加足g,余药不变,日夜连服3剂。3月26日三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四肢回温,可以平卧,知饥索食。脉沉迟细,58次/分,已无代象。多年来喉间痰鸣消失。其妻告知,昨夜尿湿大半张床褥,腿已不肿。正是大剂量附子破阴回阳之效。真阳一旺,阴霾自消。病已脱险,元气未复。续给原方3剂,去生半夏、生南星、莒蒲、麝香。附子减为g。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盐故纸、仙灵脾)各30g温养肝肾精气以固脱。每日1剂,煎分3次服。3月30日四诊:诸症均退,食纳渐佳,已能拄杖散步。计前后四诊,历时5天,共用附子g,山萸肉g,九死一生垂危大症,终于得救。方中生半夏为降逆化痰要药,用时以温水淘洗3次,加等量鲜生姜佐之,既解其毒,又加强疗效。

3.2肺心病心衰合并脑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

灵石药材公司王桂梅之母,62岁。年2月4日,县医院诊为“肺心病心衰并发脑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危出院准备后事。诊见患者深昏迷,痰声拽锯,颈脉动甚,腹肿如鼓,脐凸胸平,下肢烂肿如泥。唇、舌、指甲青紫,苔白厚腻。六脉散乱。摸其下三部则沉实有力。询知患痰喘31年,此次因外感风寒,引发暴喘。住院7日,始终无汗,已2日无尿。视其唇指青紫,心衰之端倪已露。寒饮久伏于中,复感外寒,阴寒充斥内外,蔽阻神明。拟破格救心汤平剂与小青龙汤合方化裁,温里寒、开表闭、涤痰醒神为治:附子30g,麻黄、桂枝、赤芍、干姜、细辛、五味子、菖蒲、郁金、葶苈子(包)、红参、炙甘草各10g,生半夏、茯苓各30g,麝香0.3g(冲),青竹沥60g(兑入),姜汁1小盅(兑入),鲜生姜10大片,大枣10枚,1剂。2月5日二诊:服后得汗,大便1次,随即苏醒。小便甚多,一日夜ml.腹部及下肢肿胀,可消七、八,足背出现皱纹,脐凸亦消。嘱原方再进1剂。后数日遇于街头,已全好。

按:破格救心汤是回阳固脱,起死回生之剂。临床应用,见机即投,不可犹疑。本病变虽无“四逆”见证,但阴水泛滥,唇甲青紫等亡阳先兆已露,一经投用,覆杯得救。若等到“诸症悉具,险象全生”,则医者售斗烂额,患者生死难测。又,本证之重度心衰水肿,及肾衰无尿,能于一日之间,十去其八,出乎意料。事后揣摩,除本方温阳消阴,蒸动膀胱气化,茯苓利水之外,得力于麻黄一味,发汗解表,开提肺气。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寒邪闭肺,水道不通,故聚水成肿。肺气开则水道通,水肿迅速消退。此后曾遇多例慢性肾炎水肿及顽固性心衰水肿病例,追根寻源,均有外感寒邪久伏病史,于对症方内加麻黄一味,提壶揭盖,开宣肺闭,尿量迅速增多而愈。

3.3风心病心衰垂危

灵石土产公司书记吴云凯,55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2年,顽固性心衰5年,心功三级。近5医院度过。年6月23日,医院住院治疗月余。病情加重,急性心衰合并室颤,心率次/分,已发病危,家属要求中医会诊。9时30分,诊见患者目暗无神,面如死灰,头汗如油,神识昏糊,喘不能言,气息奄奄,小便自遗。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全身冰冷,仅胸部微温。腹胀如鼓,下肢烂肿如泥,吸氧,测不到血压,寸口部脉如游丝。五脏绝症已见其三,元阳垂绝,危在顷刻。所幸下三部太溪根脉微弱可辨,是为一线生机。遂投大剂破格救心汤,重用附子g,加沉香粉3g(冲),油桂3g(冲),云苓、泽泻各30g,以纳气归肾利水消肿。武火急煎,边煎边灌。10时许开始服药,一刻钟后阳回厥退,汗敛喘定。11时30分,知饥索食,心率次/分,脱险。嘱原方再取3剂,3小时1次,昼夜连服。24日下午4时,水肿消退,心率82次/分,已能拄杖出游。计前后31小时,服附子g,山萸肉,古今目为必死之症,竟获治愈。

3.4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或急性心梗

属中医学真心痛范畴,内经有“早发夕死”的记述。病势凶险,危在顷刻,当分秒必争,针药并施。先冲服净麝香0.5g,冰片0.05g,含化速效救心丸5粒,苏合香丸1粒。毫针重刺素髎,左中冲,于左内关行提插捻转,约5分钟,痛止。为辨证施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曾治灵石农牧局长查富保60岁,年正月初六急诊,医院确认为冠心病月余。14时心绞痛发作,含化硝酸甘油片,可缓解半小时,不能为意。18时许,绞痛再发,含剂及亚硝酸异戌脂吸入无效。内科会诊拟诊急性心梗,建议急送省级区院抢救。因时间紧迫,寻车不易,乃邀余诊视。见患者面青惨,唇、甲青紫,大汗而喘,肢冷、神情恐怖,脉大无伦次/分,舌边尖瘀斑成条成片。舌苔灰腻厚。急予上法针药并施,约10分钟痛止。患者高年,肾阳久亏于下,春节劳倦内伤,又过食肥甘,致痰浊瘀血、阻塞胸膈,真心痛重症。且亡阳厥脱诸证毕见,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变方:附子g,高丽参、五灵脂各15g,瓜萎30g(酒泡),薤白15g,丹参45g,檀香、降香、砂仁各10g,山萸肉90g,龙骨、牡蛎、活磁石、郁元金、桂枝尖、桃仁、灵脂、细辛各15g,莱菔子30g(生炒各半),炙草60g,麝香0.5g,三七粉10g(分冲)。2剂。上方以参附龙牡磁石山萸肉救阳敛阴固脱,红参、灵脂同用,益气化瘀,溶解血凝。瓜萎薤白白酒汤合莱菔子,开胸涤痰,消食降胃;丹参饮合郁金桃仁三七麝香,辟秽开窍,化瘀通络,细辛散寒定痛,桂枝引诸药直达心宫。加冷水0ml,文火煮取ml,3次分服,2小时1次,昼夜连服,余守护病榻,20时10分,服第一次药后一刻钟汗敛喘定,四肢回温,安然睡。至正月初七上午6时,10小时内共服药2剂,再附子g,诸症均退,舌上瘀斑退净。予以培元固本散一料治本(三七、琥珀、高丽参、胎盘、藏红花、黄毛茸等),追访10年未发。余以上法加减进退,治心绞痛百余例,心梗及后遗症12例均愈。其中1例为心肌下壁梗死患者。说明培元固本散有活血化瘀,推陈致新修复重要脏器创伤的殊效。

3.5冠心病心衰并发频发室性早搏,纤颤休克

中央七二五台家属王桂梅45岁,年11月27日,医院内科。诊为“冠心病心衰并发频发室性早搏及纤颤”,经抢救1小时,病情无改善,其婿电话向余征询治法。询知患者心跳次/分,心区剧痛,大汗不止而喘。症情凶险。遂电告破格救心汤大剂急煎令服,约服ml,脱险。次日诊之,脉促次/分,尿多不渴,舌红少苔,腰困如折,乃嘱原方加麦冬、五味子各15,以救阴,一日连进2剂。第三日下午,早搏消失,84次/分,出院,令改用本方平剂3剂。每日1剂,以资巩固。追访1年未发。

4、结语

破格救心汤的创制,继承发扬了古圣先贤四逆汤类方救治心衰的成功经验,并师法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张锡纯先生救治各类心衰休克的学术经验,大胆突破,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经40年反复临床验证,本方较之古代及现代同类方剂,更全面,更有效,更能顾及整体,纠正全身衰竭状态。在救治各类各型心衰垂危急症方面,不仅可以泛应曲当,救生死于顷刻,而且突破了古代医藉所载五腑绝症、绝脉等必死医院放弃治疗的垂死病人。一经投用本方,多数可以起死回生。唯中药汤剂,煎煮费时,抢救急症,难免缓不急,贻误病机。若能通过大量临床实验研究,筛选主药,改变剂型,静脉给药,则必将在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四本分·涉及书目/医家

1.《伤寒论类方汇参》·左季云

2.《北京光明中医函授教材》吕炳奎主编

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

4.《内径》

5.《难经》

6.《伤寒杂病论》

7.《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8.《易经》

9.《傅青主女科》(已亡之阴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

10.河图洛书相关书籍

11.《四圣心源》黄元御

12.《人体阳气与疾病》李可

13.陈胜征(岭南中医):谈及精纯饮食导致的火热象

14.《思考中医》

15.刘有性善人

16.卢崇汉

17.唐步祺

第五部分·言及医家

一、支持赞赏的医家彭子益基本观点:所有病都是本气致病。什么叫本气?本气就是元气,就是混元之气。就是人生下来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的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支柱,12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12经气的旋转,玉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也是五脏的后勤部,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地供养,五脏就无所养,最后阳气就无法生存。先天的阳气,元阳,所有疾病都是因为这个东西有变了。不管你受了外界多大的干预,到你这个具体的人身上,首先就表现在哪一部分(元气有变得部分)受损伤。中医治病就是以本气为主,以人为本。不管任何疾病,本气强的,受邪从阳化热、化实;本气虚的,从阴化寒、化虚。脾肾为人生两本,脾胃如釜,肾气为釜底之火。

二、批判的医家

朱丹溪: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最远

张锡纯:批判其治疗中风是“肝阳上亢”

张山雷:著《中风斠诠》,此书把古今所有治中风的东西,作细节批判,受批最严重的就是“小续命汤”,他们认为麻黄、桂枝都不能用,因为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些东一影响人的高级神经,使神经亢奋。。。

等等

第六部分·李可老观点(部分)

1.阳气第一

2.朱丹溪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最远

3.药不瞑眩厥疾弗疗

4.辩证要准确,辩证准确之后要大胆的使用

5.“我们古代的中医,为什么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为什么古代中医大病小病都看,而且最擅长治疗急症?(而现在的中医不行)这是由于历史原因发生断层,没有传承下来,我是很偶然的机会误打误撞碰出来的,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稳妥可靠。而且5年以后凡是大剂量长期服用附子的病人,我让他们每个月做生化检查,看看有没有肝肾损害。检查结果全部没有,而且长期的尿血,尿蛋白,经过长期温阳,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6.治病大法:第一,所有病都时本气致病。什么叫本气啊?就是元气,即混元之气。就是人出生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的升降带动了12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地供养,五脏就无以所养,最后阳气就无以生存。先天的阳气、元气,所有病都是因为这个东西有变。一旦受邪,首先就表现在那一部分(元气有变得地方)受损伤。中医治病,实际就是本气为主。不管什么病,本气强的,受邪从阳化热、化实;本气虚的,从阴化寒、化虚。第二,就是肾气,脾肾为人身两本,治病要以固护两本为第一要义。古人比喻“脾胃如釜,就是把脾胃比作是灶台上的锅,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活力不够,锅里的食物怎么能煮熟呢,所以关键时刻必须照顾锅底之火。保护少阴经的元阳,元气不要走散。四逆汤是回阳的,补肾阳,所以就是补火生土!中气伤尤可救,肾气伤,彭子益叫做:阳根拔,从根拔起,生命种终结!

7.中医在急症方面是自古擅长,但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汇通,那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之能事自我毁灭。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

8.中医的复兴之路不是现代,而是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内经和易经结合的路,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伤寒杂病论,医生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9.中医在这方面有好多特长,但这个东西基本失传了,这是中医的一个强项。不但是外伤,而且比如像西医急腹症、胰腺炎啊这些要命的病,中医大约在48小时内就完全可以让病人度过危险期,所花的钱等于西医治疗的5%。

10.空调的发明破坏了我们几千年正常气候下的生活节奏。寒湿是伤人最厉害的外邪啊,我们人造的寒邪比那个自然界的寒邪还要厉害!

11.“阳虚之人十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

12.“寒热者,春夏之暖为阳,秋冬之冷为阴。当长夏之暑,草木昆虫,咸苦煎炙,然愈多愈繁,不热则不盛。至一夕风霜,即僵枯遍野,是热能生物,寒无生意,热无伤而寒可畏,非寒强于热乎?此寒热阴阳之辩矣也。”——《景岳全书》

13.扶阳强调的是阳主阴从,阴阳绝不是半斤八两的所谓平衡。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阳气居于主导、统帅地位,阳领导阴,阴平阳秘的前提是阳气主导。

14.《伤寒论》中的半夏都是生半夏,后面的“洗”就是用温开水冲洗一次。如今的制半夏功效几无,因为制作方法导致制半夏就是药渣还不如。(张锡纯、朱良春都擅用生半夏)

15.“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浮越是虚亢,要引导而不能镇压。

16.“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是因为人的身体内部有了阻滞,为了应付这种情况,血管需要调高压力,血液才能通过,营养才能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

17.“中西医可以互补,中医办不到的,可以请西医帮忙。而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大部分都可以解决。”

18.上海有位教授,根据考古做了研究,汉代一两,就是《伤寒论》的一两,首先换算成10钱,1钱为3克,也就是说一两为30克,如果少于这个剂量,就不能治大病。

最后,向为中医复兴奔走运筹的李可老师和田原女士致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suans.com/szyy/7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