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只有五脏六腑,躯干四肢这些形体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些专门的物质来营养、激发这些脏腑的功能。这些物质,就是气和血。
血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主要是指在血管中运行不息,流动不止的血液。
血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全身提供营养。
气究竟是怎样的物质呢?我们知道五脏六腑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但一个活着的人,与一个死去的人,体内的脏腑实体其实并没有根本的不同。那么生与死的关键在哪里呢?
用生活中煮饭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说明脏腑与气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米洗好,水加好,放在锅里,过上3天的时间,米也不会熟。
但如果在锅下架起火来煮,那么半小时后,一锅米饭就可以吃了。
米还是当初的米,水也还是当初的水,一个冷冰冰无法充饥,一个香喷喷令人垂涎,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火。
对人体而言,气的作用就像这锅底的火。人体正是由于这一份气的存在,才使得死的脏腑运转起来,才使得生命真正成为生命。
具体来讲,由于肺脏有气,肺才可以主持呼吸运动;心脏有气,心才可以保持神明不乱;脾脏有气,脾才可以主持胃肠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肝脏有气,肝才可以疏理气机让气的运行畅通;肾脏有气,肾才可以主持水液的正常代谢。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如此看来,确实还是有道理的。
中医基础理论把气的作用归纳为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四大方面,可见气对于人体之重要。
上面讲到的“气化”过程,就是气的推动和温煦功能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我们的身体可以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邪的入侵,都有赖于一种很重要的气,叫作“卫气”。
卫气是人体一身的卫士,当人体参加剧烈活动,体内温度升高时,卫气就会把汗孔打开,让体内多余的热量,随着汗液的排出而释放。当外界有邪气想要入侵人体时,卫气就会把汗孔关闭,不给邪气以可乘之机;对那些已经进入体内的病邪,卫气还会与之发生激烈的交战,来保护人体的健康。
气的固摄作用人体内有很多有形的物质,比如血液、津液(如汗液、唾液)、精液(如男性的精液、女性的白带)等。这些有形的物质,在体内需要有各自的位置,来实现其正常的功用。
血液就需要循行于血管中,汗液就需要固守在肌表下,精液就需要固摄在肾脏中。而保证上述有形物质各司其位的关键,就是气。
有些朋友平时很容易出汗,稍一走动,就会大汗淋漓,就是气虚不能固摄汗液的一种表现。有气,人体才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有气,人体才会保持温暖的体温;有气,人体才可以保卫自己不受病邪的侵袭;有气,人体才守护住津液、血液、精液等精微物质不致任意流失。
气与血之间的关系中医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对气血关系做了很好的概括,叫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的作用在于推动有形的血液,让血在血脉中正常地运行,即“帅”。
血的作用,在于让气有所归属;气本身是无形的,必须依附于有形的物质上,才可以正常地发挥作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么当气不足时,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就缺乏,很容易出现血瘀的情况。
我们仔细观察老年人的舌头,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小的瘀点在,口唇的颜色也比较暗,这些就是体内有瘀血的表现。这种瘀血,很大程度上,与人上年纪后,气的推动作用减弱有关。反过来,如果体内的血量不够,那么气失去安身的住处,就会很容易消散掉,从而出现气血两虚的局面。也就是说,气虚者,血未必虚;但血虚者,常伴有气虚。
中医说,血是气之母,气是血之帅。一个人长寿与否,就看他的气血是不是平衡。
气血平衡寿命就长
我们看一个人的身体健不健康,能活多久,不能光看他身体特别好的那一部分,还要看他身体最弱的那部分。
有位老首长,查体的时候发现肾脏里面有一个囊肿。当时是四十多年前,医院有核磁共振,结果去一查,不是肾囊肿,而是透明细胞肾癌。
大家知道,肾癌如果不好好治疗的话,非常危险,寿命肯定不会太长。但因为他是发现的比较早,而且也经过科学地调理,去世已经九十六岁,而发现的时候只有七十岁。
这说明短板经过调理,你的寿命就长了。而调整你短板最好的方式就是调理你的气血。
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气,是爸妈给我们,本来就存在身体里的气。
后天的气被称作中气,是我们吃五谷杂粮后,通过运动产生的一种气。
是我们人体当中先天存在的。
中医认为,血跟肾有关系,肾主骨,骨生髓,髓就生血。所以,肾气虚了以后,血就是不足了。
血是气之母,气是血之帅。气血平衡,寿命就长!这是胡老做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几十年的心得。我们怎样判断自己的气血平不平衡呢?
胖人补气瘦人补血
气是人的动力,气足就可以把体内的脂肪垃圾给排泄掉。如果气不足排泄不畅,脂肪就会在肚子上堆积。堆积在血管里,就会引起动脉硬化。堆积在肝脏中,就会引起脂肪肝。
脂肪就是没有被气消化掉的垃圾!很多人到了中年为什么会肥胖?就是因为他的气比年轻时候少了,没有办法把脂肪给代谢走。而气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中气不足,也就是脾胃功能不好,运化出了问题。
血不足就阴虚,阴虚就火旺,火旺就会加快体内脂肪垃圾的代谢,同时也会把一些正常的营养成分给消耗掉。
所以,无论是胖子还是瘦子,补气还是补血,最根本的都需要补脾!
脾胃虚不虚看手、看眼、看舌头五运六气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
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
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1、先看手上的食指,食指反映了整个脾胃功能的情况,如果食指有弯曲变形,根部有酸痛感说明你的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了障碍。
特别是在商阳穴和前头穴这两个穴位所在的食指关节处出现硬块、结节、色变,都说明脾胃虚弱得比较厉害,平时可以多按揉这两个穴位,有保健作用。
除了看食指之外,还要将十个手指并拢,看手指间有没有缝隙。如果手指根部缝隙过大,就是人们所说的“漏财手”,长了这种手的人,90%脾胃都不好。
2、中医看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可以通过眼睛的下眼睑是否有水肿来判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眼袋”。如果这个人总是眼袋水肿,就表明他的脾胃虚弱。要想彻底消除眼袋,必须先补脾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才有力量,身体的水湿会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3、通过舌头来判断脾胃是否虚弱,有很高的准确性。脾胃不好的人舌头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舌的体积比较胖大;
第二,舌头两边有凹陷下去的齿痕;
第三,舌表面中间有一道竖着的深深的沟;
第四,舌头表面有裂纹;
第五,舌苔厚腻、或者发黄。
中药方剂与药膳食补
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补气,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但应注意两点:一是肝火、肝阳上亢、痰阻引起的头晕目眩,饮食积滞或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胀满等实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二是气虚兼有实邪的病证,补气法宜与祛邪法配合使用。
补气有补元气、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之分。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中焦脾胃受纳水谷,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
1、补元气——党参、人参、黄芪、山药、白术(共同的功效,就是补气)
发高烧、做手术、生孩子、长期用抗生素、放化疗等,这种情况的患者都是元气大伤,肾气久亏,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大补元气的人参,可以吃人参的含片,可以泡人参茶喝,都能使身体早日复原,但用人参的时候,宜多喝水,这样会吸收好,不易上火。通常我们用人参补身体的时候,一旦出现嘴里长溃疡、大便干燥、小便灼热,或者是生扁桃体炎,甚至是鼻出血,这是补得太过,一定要停药。
2、补脾气——白术、山药、白扁豆
脾气虚以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泄泻为主症。可用玉屏风散补卫气,固表敛汗;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中气(升阳)。单吃黄芪也许达不到效果,这是很多年研究的药理分析的结果。只有在一点的配伍组成下,才能发挥黄芪升阳的作用。为什么有的人一天一次大便很正常,可有些人一天大便三四次,甚至更多,次数多还不成形,中医称这为大便溏泄,这样的人胃口也不会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炎或浅表性胃炎,有些人还有胃下垂、脱肛,或有子宫下垂等,这都是脾气虚。补脾气的中药有白术和山药,用这些药对脾气有一个提升的作用,如果舌苔厚,也可以着重加一些白扁豆,这样既补脾气又能祛湿。
3、补肺气——甘草
肺气虚以少气懒言,动辄喘促,怕风自汗为主症;累了、说话没力气、盗汗、失眠、心慌气短、妇科病、月经提前、量多、量少,产后、乳房肿块等,都可以补气。咳嗽喘是现在最常见的病症,毫无疑问这样会伤肺气,导致肺气虚,患了咳嗽喘的人对甘草片都不陌生,我们都知道甘草可以止咳,其实我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甘草在止咳的同时,最主要的一项功效就是补肺气,而且还是专门补肺气,单味甘草远不像煎好的中药汤那么难以下咽,我们可以用单味甘草泡茶喝,在止咳平喘的同时,补肺气也是重中之重。
4、补心气——西洋参、红参
加班,劳累,刚开始你会觉得心跳加快,严重了就会心慌、气短,这是心脏病前期心气虚的表现,出现了这种情况西洋参和红参就是首选,提前服用点补心气的参类,能避免你过早地步入心脏病一族。
5、补肾气
肾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八方面(只要有其中一个现象,就说明肾气不足):爱吃味道浓的东西(脾胃功能弱了,需要用味道厚重的东西将元气调上来帮助运化);老年人小便时头部打激灵(肾气不足了,气血虚,所以下边一使劲上边就空了)。所以老年人小便时一定要咬住后槽牙,以收敛住自己的肾气;17~19点发低烧(气血水平很低,表示肾气已经大伤了);成年人胸无大志,容易满足现状(肾精不足的表现,小孩子肾精充足,所以他们的志气就特别高远);坐着时总是不自觉地抖腿,说明了这个人的肾精不足;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好多(发为肾之华,头发的根在肾);春天手脚冰凉;盗汗(睡觉爱出汗。汗为心液,盗汗多由于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引起)。
补肾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是最常见的以补肾阴为主的中成药,其他常见补肾中成药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注:只有在肾气不足的时候补充才最有用,否则容易引出肾火,对健康也极为不利。
日常食补:植物种子最能补肾壮阳,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五种植物的种子组成(药店能买到)。食物中花生、榛子、核桃、杏仁可补充肾气,激发生命的活力。韭菜子的壮阳功效也不容忽视(注:阴虚火旺者忌服)。平时多吃点猪腰子、腰果之类的都有补肾的作用。
四宝粥补脾胃:
莲子肉10克左右,山药要20克,薏米仁要30克,芡实10克左右,加一两把大米,熬成粥,早晨就吃一碗这个四宝粥,晚上还可以再喝一碗。
根据我很多病人的反映,吃了这个四宝粥以后,有的是一个礼拜就发挥作用了,有的要半个月,脾胃慢慢就好起来。
除了吃四宝粥以外,还要注意脾胃特别怕冷,怕湿,也怕撑,怕甜,所以说不要着凉,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得太甜,潮湿的地方要少去,另外酒要少喝,辣要少吃。
16个补养气血简单方法
1
脾之色为黄,面色黄说明脾胃出了问题——本草说:“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为了利于吸收,我们可以把它做成膏。
做法:大枣(g),去核,加水煮烂,熬成膏状,加红糖拌匀,储存在冰箱中。早晚两次冲服,每次15g。不要凉吃。坚持下去,脾就会重新运化气血,面色也会有很好的改观。
2
调补气血玉灵膏:取龙眼肉g,西洋参15g,白糖适量。将龙眼肉捣烂如泥,西洋参研末,二物连同白糖一并拌匀,放密封的瓷器内,置锅中,用文火蒸2小时即成。
每次取1匙,开水化开吃下。每日早晚各1次。此方出自清代名医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调养气血效果甚佳,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益智。
3
气血不足的表现:
1、脸色苍白、皮肤暗淡;
2、头晕眼花、疲惫;
3、皮肤干燥、易脱发、指甲易裂;
4、心悸胸闷;
5、手脚发麻发凉;
6、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7、女生月经过少。
这样做:大枣一日3颗补血;山楂泡茶通气;熟地黑豆各一把煮水加冰糖饮补血;黄芪熬粥汤补气;莲藕活血。
4
压力大,脾气大,很容易成黄脸婆,气色差,脸部肌肉僵硬。很简单的方法是:赶紧揉耳垂;常常揉耳垂!把耳垂揉到发红发热,可能立刻就会有头面部气血变畅通的好感觉。耳垂对应的正是人体的头面区域,提神醒脑,防衰老。
5
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揉腹,即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
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次,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6
内经说:女子过了35岁,大肠经和胃经的气血就逐渐不足,由于这两条经都上行于头面发际,一旦经气衰退,面色就开始憔悴,头发就开始脱落。
所以要想面色红润,头发浓密,胃肠的气血就需充盛才行。常吃山药薏米芡实粥,最长肠胃气血;多敲胃经大肠经,养颜防老。
7
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师兄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
具体方法:马步,十趾轻轻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缓缓上抬手臂至与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钟,1日2~3次。这套动作可以活动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络,因此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升清降浊。
8
腹部赘肉严重影响气血运行,捏揉很疼,指下呈泡沫状,这是垃圾脂肪,不能给身体提供能量,反而影响气血运行,坚持捏揉可去除。
正坐位,双手由两肋开始充分捏住赘肉捻揉三下(前几日要忍住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然后依次向肚脐方向捏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钟。除赘肉,坚持是关键!
9
艾灸劳宫调理假性近视参考——近视与肝肾不足,气血不充有关。调理时应补益肝肾为主。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并互相络属。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视力强弱,灸劳宫可促进肝的功能,提高视力。
10
脾好才能容颜靓——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面色红润;反之,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
脾运障碍者宜用红枣茯苓粥:大红枣20枚,茯苓30克,粳米克。红枣洗净去核,茯苓捣碎,与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可滋润皮肤,增加弹性光泽。
11
气血双补食疗方:每天早上,花生仁5粒,红枣3颗,核桃仁1个,嚼服,然后用温热水送下,安静地坐上1-2分钟,即可。
长期坚持,补养气血的效果非常明显。食物虽少,动作也简单,但这里可谓是五行具足,有效补气血!
12
亚健康的食疗方:
①气血虚弱,免疫下降:黄芪泡水饮或炖食。
②面色萎黄,唇淡:大枣粳米熬粥。
③消化能力下降:经常咀嚼党参,党参能健脾补气。
④睡眠质量差:百合、莲子、酸枣、茯苓都有养心安神作用,可炖汤或熬粥食用。
13
用搓热的两手掌按住面部,手指向上并拢微曲,做洗脸状向下、向外捋擦数十次,可“令人面色有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艾”。
手足三阳经脉皆经面部,尤以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分布最广,故本法可使气血不衰,五臓得养,早晚各一次,华颜永驻。
14
常灸神阙,百病自灭——神阙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经络之总枢,乃养生保健要穴。
养生谚语指出“常灸神阙穴,百病自会灭”,在脐部施灸(直接灸或隔姜灸),利用此穴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等特点,借助艾火热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驻颜及养生延年。
15
美容秘诀与“养血”密不可分:古籍常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三七还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而老年斑往往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因此常服三七能让气血通畅,养颜、祛斑。皮肤黯淡,有斑者可每天吃1-3克三七粉,混在水或粥里,搅匀后喝。
16
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经期前3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3个月,可缓解月经不调、痛经。
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停歇后再揉。此穴可调畅人体气血运转,孕妇不能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