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值编辑
爱米粒配图来源
郁金香绘画疗愈成长营从抑郁情绪变为抑郁症,从心理疾病变成了生理疾病。这个时候,及时服用药物可及时将情绪拉回,慢慢达到临床治愈。但很多郁友,包括小编自己,在减药停药之后不久,又面临着再次复发。在水深火热熬过药物适应期后,再也不敢轻易减药停药,光靠吃药,能治好抑郁症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小编阅读了些文章,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首先,先普及一下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能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在医学层面,各类科学家、医生,不断研发新的药物,帮助患者走向康复。在心理学层面,大家都在进行各种心理学层面的研究,帮助郁友成长。有一本书叫“LostConnections”,翻译成中文就是《失去的联系》。这本书出版以后,在国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书的作者认为:生活中本来就有一些东西,可以让我们避免抑郁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失去了和这些东西的联系,于是我们才出现了抑郁。正是因为作者总结出了这个原因,作者才给这本书取名叫《失去的联系》。作者一共列出了9种东西。它们分别是:1.工作的意义2.与他人的联系3.正确的价值观4.美好童年5.地位尊严6.对未来的期待7.大自然8.基因9.大脑这9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影响我们的呢?接下来我们挨个儿说明一下。第一种:失去了工作的意义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迈克尔·马尔莫特(MichaelMarmot),曾经对英国的公务员做过一项调查。他们采访了名公务员,收集了他们的数据,研究工作状态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了一个非常反常识的结果。人们通常认为,在公务员体系里,级别越高的人承受的压力越大,越容易生病,更容易抑郁。但是迈克尔·马尔莫特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他发现,最低级别的公务员患心脏病的几率是最高级别公务员的4倍。而随着一个人职位的上升,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却会逐步下降。这跟生活水平有关系吗?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最低级别的公务员,过的也是很体面的生活。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迈克尔·马尔莫特对比了所有变量之后发现:他们对工作的控制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抑郁程度。比如说,两个人有同样的工资水平和同样的地位,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工作,但那个对自己的工作控制程度较低的人,就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甚至抑郁。这个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工作的内容本身其实并不重要,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也不会让我们更抑郁,关键是我们要能控制自己的工作,这样你才会觉得工作有意义。如果你每天都要忍受单调、无聊,自己又没法控制自己的工作,这就会造成“现实感丧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真实,这就会让我们抑郁、绝望,而且会毁灭我们的身体。到年间,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公司“盖洛普”进行了一项有史以来最详尽的调查研究,他们调查了个国家的数百万名普通员工,调查的内容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结果发现,有63%的人说他们对工作没有激情,也没有把精力放到工作中,甚至在工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魂不守舍”的状态。只有13%的人,说他们真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而剩下24%的人说他们会“积极地脱离工作”,也就是他们其实很讨厌自己的工作。所以,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讲,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工作,也没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当中。作者认为,这就是抑郁症在当今社会如此普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二种失去的东西:与他人的联系失去跟他人的联系,说白了就是“孤独”。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神经学家约翰·卡奇奥波(JohnCacioppo)曾经做过三个实验,专门研究了“孤独”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他找来了个陌生人,每隔一段时间,就对他们的心跳速率和唾液里的皮质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感到孤独会导致皮质醇水平飙升,这意味着这个人正处在压力很大的状态。为了进一步验证,他又做了第二个实验。这一次,他要排除一切因素,弄明白“孤独”这一个因素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所以,他把实验参与者分成了两组,而且对他们都进行了催眠。催眠之后,他让第一组回忆他们生活中感到非常孤独的时刻,而让第二组回忆他们跟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刻。结果非常明显:第一组人马上变得更加抑郁了。就算是这样,他还是担心实验室的条件太不自然了,他想到人们的实际生活里看一下。于是进行了第三个实验。他来到了芝加哥郊外的库克镇,长期跟踪调查名年龄在50多岁到70多岁的美国老人,这些老人有男有女,有白人、黑人和拉丁族裔的人。跟踪了5年之后,他发现不少老人会先感到孤独,然后感到抑郁。约翰·卡奇奥波说,这些实验共同指向了同一个结论:孤独并不是抑郁的结果,而是抑郁的原因。简单地说,你越缺少社交,你就会越抑郁,抑郁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抑郁症。第三种失去的东西: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点其实说的是,你越看重物质追求,就越容易抑郁。这虽然听上去有点像喊口号,但是科学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个观点。美国心理学家蒂姆·卡瑟(TimKasser)曾经对这个问题反复进行过研究。他先是调查了多名学生,又评估了名18岁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又到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调查了那里的名居民,还对个人进行了一项长期的跟踪研究。最后,所有的调查和研究都显示:人们越是看重物质,越是为了物质目标而奋斗,越容易焦虑和抑郁。后来,别的科学家在英国、丹麦、德国、印度、韩国、俄罗斯、罗马尼亚、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拿画画给你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画画的时候觉得开心,想要去画画,这叫做“内在目标”;如果你想要成为有名的画家,画画卖钱,这叫“外在目标”。当你追求内在目标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也就是一种“忘我”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连自己都忘了,更不会在乎别人对你怎么看,这时候你就会感到真正的快乐。相反,如果你追求外在目标,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