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重视了这3点,肾衰竭也许能避免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将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控制达标,并定期检测尿蛋白等指标,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一个糖尿病患者,58岁,体型较胖,糖尿病史20年。因为她是医疗相关人员,了解一些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所以对血糖很重视,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基本达标,这位患者本以为自己控制住了糖尿病。

但是,2年前的一次事件给了她一次“黄牌警告”,患者出现了眼底出血,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幸运的是,当时她经积极治疗没有失明。

遗憾的是,她没有把警告当回事。

7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下肢轻度水肿,自行服用了几天利尿剂水肿就消失了,未进行详细检查,也未予重视。后来水肿越来越重,利尿剂治疗已经无效了。半个月前,水肿加重,同时还出现心慌气短,夜间憋气,不能平卧,自觉心脏出现了问题,医院就诊。医院检查发现其血肌酐μmol/L,肾衰竭较重,担心造影剂进一步损害肾脏,未进行冠脉造影检查而转入我科。

入院后检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1%,该指标是达标的。但患者的血压很高,为/90mmHg;贫血较重,血红蛋白仅80g/L;尿蛋白定量6.9g/d,已构成肾病综合征;血脂非常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4.26mmol/L;双侧胸腔积液,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肾功能显像示肾小球滤过率(GFR)17.82ml/min,已重度肾衰,距离尿毒症一步之遥了。

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蛋白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指标,最终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等。也就是说,患者的肾衰竭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当知道结果后,患者疑惑不解地问我,自己把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为什么还发生了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衰竭?

这位患者是糖尿病,但她也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的高血压差不多已经有10年,血压最高达/90mmHg,患者也用过降压药,但基本上维持在/90mmHg左右;至于高脂血症,患者更加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使用过他汀类降脂药。

我告诉患者,治疗糖尿病,不单是为了降血糖,而是为了避免糖尿病的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仅仅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重视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控制,糖尿病肾病、肾衰竭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是难以避免的。

糖尿病肾病有哪些早期表现?

糖尿病有许多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比如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变等,以及微血管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尿毒症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糖尿病是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病因,透析的第二大病因。

一般来说,有5年以上糖尿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蛋白尿,同时具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本上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了。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提出,对2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测尿蛋白,其中最敏感的指标是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ACR)。定期检测尿蛋白,就是为了对糖尿病肾病早发现、早治疗。

这位患者,基本上就没有做过尿检,直到严重肾衰了,才知道自己的肾脏出现了问题。此外,2年前患者就发生了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基本上是平行的,也就是说,2年前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就应该比较严重了,可惜没有引起她的重视。

如何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当然与高血糖有直接关系,但是其他因素也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尤其是高血压的存在,与高血糖“狼狈为奸”,共同导致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二者对肾脏的危害,相当于1+1>2。

中国的一项研究发现,72%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或血脂紊乱。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血糖高者仅占28%,高血糖+高血压者占30%,高血糖+高脂血症者占12%,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者占30%。与单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并发症及肾脏并发症的患病比例更高。

治疗2型糖尿病,不能只是控制血糖,而应该进行综合管理。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策略包括降糖、降压、降脂、减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

重视以下几点,糖尿病肾病、慢肾衰也许能避免。

1、控制血糖: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中国2型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老年糖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可放宽至<7.8%,对病情复杂、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可宽松到8%~8.5%。

2、控制血压:根据指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80mmHg以下,首选普利类或者沙坦类降压药,在此基础上,可以联合其他类降压药。

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平均每下降6mmHg,就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18%,冠心病发生率下降14%,脑血管病发生率下降6%,肾病发生率下降21%。降压可让糖尿病患者显著获益。

3、控制血脂:根据指南,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为:已经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未出现心血管疾病,但合并有心血管风险因素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

对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无论血脂水平如何,都应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启动他汀类降脂药治疗。

患者后续如何治疗?

这位患者的糖尿病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的肾衰竭,所以,这位患者的治疗首要目标是将上述指标控制达标,使用沙坦类降压药,他汀类降脂药强化降脂,以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延长进入尿毒症的过程。此外,通过降压、降糖、降脂、减重,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是糖尿病治疗的终极目标。

总而言之,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难发现,而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后,进展迅速,发展到尿毒症期的速度大约是其他肾脏病变的14倍。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将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控制达标,并定期检测尿蛋白等指标,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本文首发:医学界肾病频道

本文作者:李青大夫

审核专家:李青教授

责任编辑:cindy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为了能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有趣、有用、有态度的内容,医学界肾病频道欢迎大家动动手指完成以下的调研,只要1分钟哦!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suans.com/szby/10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