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体检报告出来后,其实数据的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检查的结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仪器设备的检查只是一种“横断面的检查”,包括抽血、做彩超、心电图都只能反映身体那一瞬间的状态,不能说明之后的问题。认真研读体检报告,和医生深入交流,要比做一项项的测试重要得多!
对于体检发现的问题既不能盲目忽视,更不能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要认真听取医生的解读和诊断,深入了解身体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后果,咨询下一歩如何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及日后应该如何进行健康管理。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一旦形成,绝大多数不可逆。降脂治疗可以阻止新的动脉斑块形成,但不能消除已有的斑块,通过药物可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进展。颈动脉斑块是全身动脉硬化的标志。颈动脉斑块的出现,对脑血管病发病的预测作用要大于一般的心血管病。
发现颈动脉斑块,并不意味着必须马上吃药。如果只是内中膜增厚,但血脂不高、无头晕头痛等脑卒中症状,不建议药物治疗,但需要控制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并戒烟、限酒、减重等。对于不合并高危因素的人群,初次发现颈动脉斑块的2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观察斑块有没有增大、是否稳定;若2年内保持不变,改为一年复查一次。如果斑块比较大,颈动脉狭窄程度>50%,那么,无论血脂高不高,都建议服用降脂药,一般需连续服用降脂药3~6个月,使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每6个月~1年复查颈动脉彩超,并化验血脂及肝功能,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服药。若伴有其它的基础疾病或高危因素,则需进行相应的治疗。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体检报告上的常客。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
其实,就算是甲状腺癌,大多数也是很“温柔”的,生长很缓慢,可以几年、十年潜伏在人体内,也相对稳定、听话。甚至部分低危险组的患者,可以长期观察而不需手术。甲状腺结节发病人数上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许多小至1毫米的结节都能够及时发现。而过去甲状腺疾病的初步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用手触诊,受到肿块位置、大小、患者身形等客观因素影响,很多甲状腺结节会被漏诊。甲状腺结节大多数都不会癌变,也不需要外科的处理。只有极少数的结节以往是良性病变,长期发展后发生去分化,最终成为恶性甚至是高度恶性的肿瘤。甲状腺癌是一种进展较慢的实体肿瘤,是目前所有恶性肿瘤之中存活率和治愈率较高的。虽然当前发病率与检出率增幅明显,但由此引发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对于甲状腺癌应理性对待,无需过度恐慌。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肺内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小于等于3cm的称为结节,大于3cm的称为肿块。肺结节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它是一种影像学术语,可以对应不同的疾病。
根据密度可分为实性肺结节、部分实性肺结节和非实性肺结节,根据恶性概率,部分实性肺结节>非实性肺结节>实性肺结节。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体检发现的肺结节90%以上都是良性结节,比如肺内淋巴结、炎性肉芽肿、良性肿瘤等。结节中可能是浸润性癌的,需要立即手术干预的少之又少。体检发现肺结节不必恐慌,不必谈结节色变。但也不要太过忽视,不能对体检报告中的“定期复查”置若罔闻,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胸部CT定期随访是“肺结节”管理的重要举措。窦性心律不齐
对于“窦性心律不齐”的结论,很多人会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平时的心跳是整齐的,油然而生“是不是心脏有问题了”的想法。
单纯窦性心律不齐如果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多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没有不适的感觉,也没有基础病,则不必恐慌,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出现心慌、胸闷、头晕、乏力、黑矇、晕厥、心绞痛等症状时,提示可能合并其他心脏疾病,需要及时求助医生。如合并窦性心动过缓,要警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心脏早博
心脏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演奏舞曲时节奏乱了点,被称为“心脏早搏”。
很多人查出“心脏早搏”往往会和心脏病联系起来,其实,心脏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数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心脏早博”没症状不用治疗。早搏一般是良性的,大多数的早搏不会引发心脏病,偶尔出现心慌或者心脏“咯噔一下”,不用太过紧张。单纯性肝囊肿
有些人体检时查出了“肝囊肿”,就好象得了肝癌一样,产生绝望情绪,其实大可不必。绝大部分肝囊肿是不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只需要定期随诊观察。“单纯性肝囊肿”小于5厘米不用治。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从娘胎里带来的”,并且生长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仅有一小部分人需要手术,其中包括:囊肿直径>8.0cm并有临床症状;囊肿合并出血、感染;囊肿无法与肝胆管腺瘤鉴别;多囊肝病导致门脉高压及功能损害者。肝脏钙化灶
肝内钙化灶在肝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可能与先天发育、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肝脏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钙盐沉积形成。肝脏钙化灶既不会自行消退,也很少继续发展。一般没有症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所以无需治疗。但有的钙化灶靠近肝内胆管,超声检查时容易和肝内胆管结石混淆,就需要进一步进行CT或MRCP鉴别胆囊息肉、结石
“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应及时确诊并治疗。
“胆囊息肉”其实是一种影像描述,泛指胆囊内生长出来的息肉样的病变。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疾病,但是1.0cm以上的息肉则具有癌变的风险。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如果超声报告提示胆囊息肉小于1.0cm的话,其恶变的几率非常非常之低,基本上可以放宽心情,不必焦虑担忧;而对于大于1.0cm的病灶,则需要提高警惕,尽快决定下一步的治疗,以避免贻误病情。
“胆囊结石”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总体来说,结石本身并没有特别致命的危险,但是通常结石可能会引起胆囊炎、胆管炎、甚至相当危险的胰腺炎,而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正是孕育肿瘤的温床。胃癌
胃癌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死亡率居第3位。胃镜及胃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因具有一定痛苦,尚不能实现用胃镜进行大规模胃癌筛查。
根据我国《年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共识意见》,可对40岁以上高危人群用胃功能四项进行胃癌初筛,即通过测定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II(PGⅡ)、幽门螺杆菌(Hp),再结合年龄、性别,利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来进行胃癌风险评估,对评分为胃癌中风险人群推荐行胃镜检查,胃癌高风险人群强烈建议行胃镜检查。即通过对胃癌中高风险人群采取内镜精查策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中国五大癌症之一,通常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数据显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但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它,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结直肠癌发展进程示意:1.癌症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腺瘤;2~3.经过数年的发展,腺瘤发生癌变,并不断生长;4.继续生长的同时,最终出现转移肠镜检查是发现结直肠癌的有力武器,能够帮助医生直接观察到结直肠内部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和漏诊。大肠镜筛查结直肠癌属于有创性检查,一般人群建议5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如第一次检查没有问题,如无症状则可每5年进行复查,每年仅进行便潜血检查即可。如果是高危人群,则应该尽早去做,例如:家里有人得过结直肠癌;有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如果不提前筛查,而是等到有症状才去检查,可能为时已晚。肾囊肿
肾囊肿是一种肾脏常见的病变,可以简单理解为长在肾脏中的“水泡”。因为肾脏是产生尿液的器官,有时“不小心”产生的尿液可能在局部肾小管潴留、扩大,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很常见,属于良性病,直径一般为2cm左右,多为单侧单发,也可以单侧多发或双侧发生,但少见。如果年纪轻轻就左右都有,且是多发,则要考虑有没有肾脏先天发育问题或遗传性的肾脏囊肿(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是后天形成的,不遗传。一般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单纯性肾囊肿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典型明确的“单纯性肾囊肿”无需特殊处理。单纯性肾囊肿的“肿”与肿瘤的“肿”没有关联,虽然他们都是包块,但性质和质地完全不一样,单纯性肾囊肿本身是良性的,不会发生恶变。但如果合并感染或有压迫症状时要及早处理,有时候囊肿太大(一般指超过4cm)也要处理,因为囊肿太大,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并可能诱发感染。如果囊肿短期内快速增大,或较大的肾囊肿(直径大于4cm)产生了压迫肾血管或尿路的情况,则需要手术干预,微创手术即可完成。乳腺增生、结节
一个体检下来,10个女性中8个有“乳腺增生”问题。“乳腺增生会不会变成乳腺癌?”“吃什么药才能治好增生?”答案很多时候都是:不用治疗。乳腺增生常见于20多岁并且没有生育过的女性,以及处于更年期前后的女性。这两个时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乳房会有疼痛,有时会摸到一些包块,有时乳房会变大,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乳腺增生并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不会导致乳腺癌。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首位。必须认真对待“乳腺结节”。超声是乳腺疾病的重要筛查手段。当乳腺超声显示4a类结节时,恶性可能性为2%-10%,需进一步专科检查,每3-6个月复查随诊。4b类(恶性可能性为10%-50%)、4c类(恶性可能性为50%-95%)、5类(恶性可能性超过95%)结节建议专科就诊行病理学检查。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只是这个医学词语挺吓人,大部分无需特殊处理。“糜烂”一词给人很不好的联想,容易和宫颈癌联系在一起。其实,这只是医学史上一个命名的失误,如今“宫颈糜烂”已经正式改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糜烂”大部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需要结合宫颈细胞学结果来进一步判断。如果细胞学和HPV检查结果没有异常,就无需特殊处理。子宫肌瘤
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子宫肌瘤”5cm以下一般相安无事。如果近绝经期、肌瘤较小、没有症状,或者已经妊娠且肌瘤没有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可以观察等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但是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若肌瘤直径≥4cm,最好先行手术切除。盆腔积液
“盆腔积液”听起来非常可怕,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全是实心的组织,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都在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是排卵期、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即使稍微多于3cm也不必大惊小怪。骨刺
人们常常会把“骨刺”和“骨裂”联系到一起,担心是不是“骨裂”导致的细小“骨刺”?其实大家完全被“骨刺”的名字欺骗了。骨刺就是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骨刺会长在很多地方,如颈椎、腰椎、膝关节等处。如果只是体检发现的骨刺,生活中并无不适症状,就不用紧张。但如果因为骨刺引起了骨性关节炎,那就需要进一步治疗。end
颠覆你的酒观(1):你喝的每一滴白酒都是勾兑出来的厉害了我的罩(1):伍氏口罩
涡振!摧毁一座海峡大桥,毁了设计师一世英名,成就悬索桥百年跨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