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m.39.net/pf/a_5154126.html
近日,在臧云喜老师门诊,见一患者。
患者,男,50多岁。因胃肠不适三十余年前来就诊。当时症见:腹痛不适,满硬不舒,体形消瘦。自述饮食非常谨慎,从未敢吃过凉菜、喝过啤酒,饮食稍有不慎则腹痛腹泻,还患有肾囊肿、肝血管瘤。问其病史,他说:自小就有腹痛的毛病,年轻时在部队里野外训练,曾在山洞里住过,吃的是半生不熟的馒头,睡的是潮湿的地板(地板往外渗水),就此诱发加重了腹痛的症状。后来,医院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让其服用黄连素长达8个月。刚开始吃3片,后增加至6片,一直到最后服用无效而停用。几十年来,患者饱受病痛的折磨,想吃不敢吃,生活质量下降,幸福感无从可言,曾多方寻医未果。老师处方:茯苓30g、桂枝20g、生白术15g、炙甘草10g、半夏20g、小茴香30g、麦芽30g、炒六神曲20g、生姜6片,7付。二诊:效佳。说服药后,明显感到舒服了,吃饭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了。停药几天后,因放松警惕吃了几片牛肉而又发轻微腹痛。老师处方:上方加炮姜6g,7付,巩固疗效。《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臧云喜老师说: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的代表方,方中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能消已聚之痰饮。饮为阴邪,非温药不化,得温使开,得阳使运,故以辛温之桂枝为臣,温阳以化痰饮。茯苓、桂枝配伍,一利一温,有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效。佐以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培土制水、健脾祛湿,白术与茯苓相须为用,体现治生痰之源以治本;桂枝与白术同用,有温阳健脾之功。甘草甘平,有补脾益气、止咳祛痰之功效,本方其用有三:一配桂枝以辛甘化阳,助温补中阳之力;二配白术益气健脾,益土以制水;三调和诸药,兼佐使之用。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温而不燥、利而不峻,使中阳得健、痰饮得化,标本兼顾,配伍严谨,是张仲景温阳利水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上温心阳、下利水湿、中健脾土,为该方的核心所在。臧云喜老师谈到:综合该患者的证象,实属中阳不足、水湿痰饮、气化不利而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中不足者,补之以甘(茯苓、白术、甘草以补中气,培土泻水),阳不足者,补之以气(桂枝疏木达郁、温阳通阳、行阳散气、行气化饮),治之以扶阳化饮,以理脾而胜湿(脾乃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膀胱之气始化也),终获佳效。下面,通过老师的这则医案,并受老师的启发,说一下自己最近的从医心得:1、中医治病,对的是病,调的是人。比如本案患者,看似胃肠病,实则不单单是实体解剖学中的胃和肠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的阳气不足、气化不利。从人的整体出发,人体的大环境一旦改善,小局必定服从于大局。那么,症状将随而消,不治自愈。2、我们对方子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条文。比如本案中的苓桂术甘汤,我的理解是:它能帮助我们卸下身上的包袱,使我们轻装前进;它能鼓舞阳气,一举打破我们升发不及、懒散倦怠的僵局;它能助阳化气,使你即使身处寒冬,也能温暖如春。所以说,苓桂术甘汤,既是温暖如春方,又是春天第一方,还是鼓舞士气方、卸下包袱、轻装前进方、鼓励表扬方、疏木达郁方、上坡爬坡方等等,凡是消极的、悲观的、阴暗的、趋下的等阴证病机的,皆可用之。如此理解,可以拓宽该方的使用范围。3、中医治病,就是要把人调到与当下节气相一致的时令时气当中,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否则,将会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比如,不管患者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我的理解是,都是与当下的天气没有相适应,没有匹配到当下的天地自然之中而引发。如何治疗呢?要让其恢复、回归到当下的天地自然状态之中。如:本案患者,现在的发病,治疗的方法和思路应是:针对他体内一派冬天阴寒的状态,帮助他找回春天的感觉,使他的身心融入到春天之中。从而,使他体内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阳光明媚、万物勃发、竞相生长的春之象。所以说,选方用方就是春天类的方子。4、天地万象不过阴阳动静,人体百病不过寒热气血。终究二字——阴阳。诊病把脉是在悟阴阳,遣方用药是在悟阴阳,为人处事是在悟阴阳,时时处处都有阴阳,心里眼里全是阴阳。阴阳悟得越深、越透,你在中医的大道上就能走的越稳、越远。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