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健脾胃、滋肾阴,如何搭配,控制剂量用于扶正呢?下面是名医张锡纯扶正的经典小方。
医案
民国时,天津有个妇女,年龄快到四十了,平素身体就不好,有虚劳之病,一旦劳累过度,就容易发作。最近呢,生活一直不是很顺利,家里面烦心事一大堆,劳心劳神,结果,导致脾胃不好,吃不下东西,慢慢又进入了虚劳的状态,病倒后,整天躺在床上,身体没有力气,难以起床。可是,最近家里又有点官司,必须支撑着出庭,结果在法庭坚持了半天,回来病情加剧。
于是,患者家属请来了张锡纯,张锡纯描述这位妇女的症状是:“卧床闭目,昏昏似睡,呼之眼微开不发言语,有若能言而甚懒于言者。其面色似有浮热,体温38.8℃,问其心中发热乎?觉怔忡乎?皆颔之。其左脉浮而弦硬,右脉浮而芤(kōu),皆不任重按,一息六至。两日之间,惟少饮米汤,大便数日未行,小便亦甚短少。”
经过诊断,张锡纯认为她生病的原因,“系气血亏极有阴阳不相维系之象。是以阳气上浮而面热,阳气外越而身热,此乃虚劳中极危险之证也。所幸气息似稍促而不至于喘,虽有咳嗽亦不甚剧,知尤可治。斯当培养其气血,更以收敛气血之药佐之,俾其阴阳互相维系,即可安然无虞矣”。
药方:
野台参(就是党参,四钱)生怀山药(八钱)净萸肉(八钱)生龙骨(八钱捣碎)大甘枸杞(六钱)甘草(二钱)生怀地黄(六钱)玄参(五钱)沙参(五钱)生赭石(五钱轧细)生杭芍(四钱)。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饮下。
解读:
这个方子,用到了补虚的几个重要的药物:党参、怀山药、山萸肉、地黄。这是张锡纯的秘诀,其中,怀山药、山萸肉、地黄,是六味地黄丸中的三味补药,怀山药补肺脾肾之精,山萸肉补心肝之精,地黄补肝肾之精,五脏皆得滋养,滋补大法俱矣。关于地黄,阴虚者张锡纯用生地,精亏者用熟地,有时两者同用。
患者将这个方子仅仅服用了三剂,就“已能言语,可进饮食,浮越之热已敛,体温度下降至37.6℃,心中已不发热,有时微觉怔忡,大便通下一次,小便亦利,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bǐ)再服之。”
下面这个方子,是张锡纯给患者开的一个跟进的方子:
野台参(四钱)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净萸肉(六钱)生怀地黄(五钱)甘草(二钱)玄参(五钱)沙参(五钱)生赭石(四钱轧细)生杭芍(三钱)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解读
这个方子,怀山药的用量增加到一两,加重了培补的份量,在连服四副以后,患者的新病就已经痊愈了,但是虚劳之病并未根除。
调理方:
此时张锡纯就告诉她,不用再服汤药了,然后开了一个常服调理身体的简便方子:“日用生怀山药细末煮粥,少加白糖当点心服之。每服时送服生鸡内金细末少许以善其后。”
解读
这就是张锡纯的一个调理身体,培补脾肺之气的秘诀:把生怀山药研末,熬煮像粥一样,放点白糖,当点心服用。这里的生怀山药,指的是干的怀山药,不是那种鲜的。
这个方子,在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六期》的调理肺病的部分,多数医案中,张锡纯都是告诉患者,在调理接近痊愈的时候,用这个方子来善后,培补正气。
药物药性介绍
在之前的医案里,张锡纯偶尔会写“生山药”,但是到了晚年,他会特别强调“生怀山药”,这是他对道地药材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单独用怀山药粉,则是他此时用得最多的善后食疗方。
怀山药大补脾肺之气,是不可多得的中药宝贝,在使用的时候,一般入药是用怀山药片,但是如果作为食疗,则用怀山药粉更加方便,多用怀山药粉冲服,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服用怀山药粉后,大便变得干燥,则仍旧用怀山药片熬水,单喝这个水就可以了,但是说实话这样的人并不多,只是偶尔会出现,这里提醒一下。
药引子
张锡纯在用怀山药粉熬粥(其实就是熬糊糊)的时候,有几个方法,如果是一般脾肺虚弱的培补,就是直接熬糊,然后放点白糖,当茶点吃。放白糖,一是调整口味,使得口味更容易接受。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甘味入脾,增加山药补脾的导向。这是中医的思路,过去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药,标准的方式应该是用淡盐水来冲服的,因为咸味入肾,这盐就是药引子。山药糊放点白糖,这白糖也一样是药引子。
对于久病之人,久病入络,这样的人的经络必有淤滞,如果单纯进补,而经络又不通畅,这样培补的效果未必好,所以,张锡纯这个时候,会让你把生鸡内金研末,用这个山药糊糊送服一点。
一般每次服用一克的生鸡内金粉末。因为鸡内金善于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同时,有消食的作用,可使得滋补的同时,脾胃不致于壅滞。
而对于阴虚比较明显之人,尤其是燥热咳嗽之人,张锡纯在让患者用怀山药糊糊善后的同时,会叮嘱在山药糊里,加入“鲜梨自然汁”,梨汁可以滋阴润肺,配合山药糊糊,则效果更好,我们现在使用,可以用一个雪梨,打成汁,把梨汁兑入怀山药糊糊中,口感更好,而且滋阴润燥的效果也更好。
张锡纯咋用山药?
大家都知道,张锡纯针对热症用石膏,可谓炉火纯青,世人尊称其“石膏先生”“石膏大王”。但事实上,山药,尤其是道地怀山药,张锡纯治病的例子也很多。
山药,其性味甘平,既可以当作食材,又可以入药平补、健脾。
山药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医家张锡纯却在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有许多独特的张氏“山药方”。
资生汤
资生汤专治“劳瘵已甚”,症状表现为饮食减少、喘促咳嗽,兼之身热、脉虚数。用到生山药、玄参、于术、生鸡内金、牛蒡子诸味药物。
于术健运脾阳(菊科植物。中医中补气药的一种。其根茎肥大成块状,为浙江特产),山药滋生胃阴,鸡内金实为鸡之胃,善于化有形之积,玄参可去上焦浮热、还可补肾气,牛蒡子亦为退热凉血之品,协助清退劳瘵蒸热。
张锡纯认为,脾土为“一身之坤也,故亦能资生一身”。所以资生汤主要目的为使脾胃健壮,这样方可消化饮食,继而全身自然健壮。
在条文后,张锡纯还特意注释,方中山药必生用,“此方若用熟山药,则分毫无效”。资生汤还可以用于女子血枯经闭之证。
加味天水散
加味天水散可用于治疗暑日泄泻不止,尤其小儿多患此证。生山药、滑石、甘草煎汤服下。暑热所致泄泻之证,会出现损耗真阴,导致肌肤烧热、心中燥渴,兼小便不利或者喘促等症状。
其中重用生山药,取其滋真阴、固元气之效,身体真阴足之后,自然小便利下,元气固守,泄泻自止。同时改变了六一散原方中的剂量,甘草三倍于原方,达到既除暑热,又清阴虚之热的功效。
重用生山药以治疗阴虚久泻为张氏首创,他还有言“淮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真良药也”
张锡纯咋用石膏?看下面几个方子(洪钧先生解读)
1、张锡纯治儿子感冒风寒单用生石膏
子××,七岁时,感冒风寒,四五日间,身大热,舌苔黄而带黑。孺子苦服药,强与之即呕吐不止。遂单用生石膏两许,煎取清汤,分三次温饮下,病稍愈。又煎生石膏二两,亦徐徐温饮下,病又见愈。又煎生石膏三两,徐徐饮下如前,病遂全愈。夫以七岁孺子,约一昼夜间,共享生石膏六两,病愈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则石膏果大寒乎?抑微寒乎?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第一次只用一两,且分三次服下,犹未确知石膏之性也。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试验加多以尽石膏之能力乎?
洪钧按:单用生石膏,必系实热或表里大热。切莫以为感冒风寒初起即应放胆用生石膏。寿甫先生(张锡纯,字寿甫)以单味生石膏治其至亲(长子),必有真知灼见。
2、张锡纯治高年温病单用生石膏
同邑友人赵××之妻,年近六旬得温病,脉数而洪实,舌苔黄而干,闻药气即呕吐。俾单用生石膏细末六两,以作饭小锅(不用药甑,恐有药味复呕吐)煎取清汤一大碗,恐其呕吐,一次只温饮一口,药下咽后,觉烦躁异常,病家疑药不对证。愚曰∶“非也,病重药轻故也”,饮至三次,遂不烦躁,阅四点钟尽剂而愈。
洪钧按:此案单用生石膏固有不得已之义——患者闻药气即呕吐——但必有需用之理。“脉数而洪实,舌苔黄而干”足以证为实热。
3、张锡纯治高年伤寒单用生石膏
友人毛××妻,年近七旬,于正月中旬,伤寒无汗。原是麻黄汤证,因误服桂枝汤,汗未得出,上焦陡觉烦热恶心,闻药气即呕吐,但饮石膏所煮清水及白开水亦呕吐。惟昼夜吞小冰块可以不吐,两日之间,吞冰若干,而烦热不减,其脉关前洪滑异常。俾用鲜梨片,蘸生石膏细末嚼咽之,遂受药不吐,服尽二两而病愈。
洪钧按:单用生石膏,必系实热——无论热在表里。此案未言患者发热、恶热,但患者可以吞冰,且吞冰2日烦热不减,加之脉见洪滑异常,属实热无疑。
4、张锡纯治梅毒用生石膏加党参
一人患梅毒,医院治疗二十余日,头面肿大,下体溃烂,周身壮热,谵语不省人事,东人谓毒已走丹不可治。其友人孙××,邀愚往东人院中为诊视。疑其证夹杂温病,遂用生石膏细末半斤,煮水一大瓶,伪作葡萄酒携之至其院中,托言探友,盖不欲东人知为疗治也。及入视病患,其头面肿而且红,诊其脉洪而实,知系夹杂温病无疑,嘱将石膏水徐徐温服。翌日,又往视,其头面红肿见退,脉之洪实亦减半,而较前加数,仍然昏愦谵语,分毫不省人事。所饮石膏之水尚余一半,俾自购潞党参五钱,煎汤兑所余之石膏水饮之。翌日,又往视之,则人事大清,脉亦和平。病患遂决意出彼院来院中调治,后十余日其梅毒亦愈。此证用潞党参者,取其性平不热也。
洪钧按:单用生石膏后“脉之洪实减半,而较前加数”,说明有正夺。是以,加党参者,热证兼正夺也。即虚热之义。
5、张锡纯治虚人痢疾用生石膏加党参
表兄张××之妻高氏。年五十余,素多疾病。于季夏晨起偶下白痢,至暮十余次,秉烛后,忽然浑身大热,不省人事,循衣摸床,呼之不应。其脉洪而无力,肌肤之热烙手。知其系气分热痢,又兼受暑,多病之身不能支持,故精神昏愦如是也。急用生石膏三两、野党参四钱,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至夜半尽剂而醒,痢亦遂愈,诘朝煎渣再服,其病脱然。
洪钧按:年过五十,素多疾病,脉洪而无力,提示正夺。故虽然“浑身大热”,“肌肤之热烙手”,却宜于用生石膏的同时加党参。此案亦属虚热。盖虚热=虚+热。
声明:为增加信息量,选编该文,医疗请以医生处方为准。
作者:张锡纯
感谢荷西、洪钧等
编辑: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