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警惕尿崩症应如何治疗

尿崩症是一种由于下丘脑、垂体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一般来说,尿崩症患者每天尿量多在4L以上,有些患者甚至高达10L以上。饮水量大致与尿量相等,如不饮水,患者会感觉烦渴难忍,但尿量并不减少。从发病机制来看,罹患尿崩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先天性因素:有数据显示,90%的肾性尿崩症是遗传性的。2.获得性因素:中枢性尿崩症主要由中枢疾病引起,如感染(脑炎、脑膜炎、结核、霉菌感染)、外伤(车祸)、肿瘤(颅咽管瘤、视神经胶瘤、母细胞瘤、组织球增多症与白血病)及手术等。3.血管病变当今社会,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性疾病如脑梗死或血管病变会导致神经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因此,对于中枢疾病尤其是靠近下丘脑及垂体的病变患者、老年血管性病变如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来说,若发现伴随尿量增加、低渗尿增加,需警惕罹患尿崩症的可能性。在治疗方面,目前,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激素替代疗法和适当的抗利尿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包括醋酸去氨加压素、鞣酸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等。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是一种天然精氨盐加压素的类似物,化学名称为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醋酸盐,它与精氨酸加压素的区别主要是对半胱氨酸作脱氨处理和以8-D精氨酸代替了8-L精氨酸。虽然醋酸去氨加压素和血管加压素的作用机理相同,但是由于醋酸去氨加压素化学结构的改变,其抗利尿/加压作用比约为血管加压素的~倍,抗利尿作用时间也显著长于加压素,可达6~24个小时,而血管加压素的作用时间仅持续2~6小时。不仅如此,醋酸去氨加压素对平滑肌的作用很弱,因此与血管加压素相比,在加强抗利尿作用的同时,避免了升压等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尿崩症目前尚无法预防,对这类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所在。对于不明原因的特发性尿崩症患者,需要平时注意尿量,以及渴感变化。对于老年慢性病、代谢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通过预防血管病变发生,进而防止尿崩症的发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suans.com/szwh/10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