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正堂亚健康调理中心秉承守正创新:
“一通、二灸、三调、四补、五养”特色的个性化调理理疗方案,
秉承《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治、已病调养,辨证论养,整体观”为出发点,安全!科学!有效!个性化!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同体质的常见临床表现和中成药:1、气虚体质——疲惫不堪——可用四君子汤、阳虚体质——手脚怕冷——可用右归丸3、阴虚体质——皮肤干燥——可用六味地黄完4、痰湿体质——肥胖出油——可用二陈丸5、气郁体质——闷闷不乐——可用逍遥丸6、湿热体质——口干口苦——可用清热祛湿颗粒7、血瘀体质——容易长斑——可用八珍益母丸8、特禀体质——容易过敏——可用玉屏风散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约9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是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
本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与“历节”“热痹”类似。
其病因多由于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致气血、经络阻闭而引起关节红肿热痛、畸形等症。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姜德友教授对痛风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认为肾虚是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而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对水液代谢的影响以及肾精(气)对骨代谢的影响是致病的关键。
今天,将其从肾治疗痛风的临床经验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衷中参西,审析病机
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
如果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则可引起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等病理现象,导致机体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此外,肾之精气的盛衰决定骨的强弱,骨骼的发育、生长、代谢有赖于肾精的滋养和肾气的推动。
当人体肾精充足时,则髓足骨坚,筋骨坚固有力。
就病理环节而言,《辨证录·痿证门》指出:“肾空干涸,何能充足于骨中之髓耶?”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将骨骼的退变和肾气(精)衰退联系起来。
各种病理因素导致肾气衰弱,使精不能生髓,骨失所养则可出现关节病变。
因此姜教授认为,不管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因素引起的肾虚,均可对机体尿液代谢及骨代谢产生影响而引起痛风,并加重反应性关节炎等病变。
病证结合,专病专方
根据上述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姜德友教授提出从肾论治痛风的学术观点,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用于治疗痛风的经验方痛风宁,临证用之,颇多效验。
痛风宁,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车前子、怀牛膝等药物组成。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滋肾阴,益精髓,《医学衷中参西录》“其性微温,甘而不苦,为滋阴补肾主药”。
山茱萸味酸、性微温,滋肾益肝,《神农本草经》认为“能逐寒湿痹”。
山药味甘、性平,滋肾补脾。《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山药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现代研究表明,牡丹皮具有抗炎、镇痛、利尿作用。
泽泻味甘、淡,性寒,功能利水渗湿,配熟地黄而泻肾降浊。《神农本草经》认为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泻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素及氯化钠的排泄,并且能够抑制尿结石的形成。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渗湿;
车前子味甘、性寒,能利水通淋。《本经》认为车前子“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研究表明,车前子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素、尿酸及氯化钠的排泄。
怀牛膝味苦、酸,性平,功能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研究表明,怀牛膝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
临床加减:
临床若症见手足心热,属阴虚火旺者,加知母15g、黄柏15g;
若现口干、舌燥、两目干涩,属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0g、女贞子0g;
若现乏力、脉弱,属气虚者,加太子参30g、黄芪50g;
若头晕、头胀,属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0g、罗布麻0g。
典型病例
病例1
李某,男,51岁。
初诊日期:年月0日。
患者平素起居无常,时觉腰酸膝软,心烦盗汗。某日饮酒后,出现双足关节窜痛,渐至关节红肿,重着热痛,查血尿酸为μmol/L。
西医欲给予口服秋水仙碱,其家属恐其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不适,故请中医诊治。
刻诊:
双足关节红肿热痛,排尿不畅,手足偏热,唇暗;
舌红、少苔,脉滑数尺弱。
查尿酸μmol/L。
西医诊断:痛风;
中医诊断:痹病;
辨证:肾阴素亏,风湿之邪乘虚而入,郁久化热;
治法:补肾育阴,清热利湿,祛风止痛,方予痛风宁加减。
处方:
生地黄15g,泽泻15g,茯苓0g
牡丹皮15g,山药15g,山萸肉15g
怀牛膝15g,车前子(包煎)30g
萆薢0g,土茯苓0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月7日):
关节红肿疼痛明显减轻,排尿畅快,手足热亦减轻;
尿酸μmol/L。
上方加女贞子0g,7剂。
三诊(3月5日):
诸症消失,无明显不适。
尿酸μmol/L。
原方续进30剂,并嘱节制饮食。
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
本案患肾阴素亏,故姜师首诊即以补肾育阴为大法,酌加清热利湿祛风之品,后守住补肾大法以一贯之,终获良效。
病例
洪某,男,45岁。
初诊日期:年10月8日。
患者因近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关节疼痛,经治疗无明显改善(具体诊治方案不详)。
刻诊:
双目干涩,关节红肿热痛;
舌红、苔薄,脉滑尺弱。
尿酸μmol/L。
西医诊断:痛风;
中医诊断:痹病;
辨证:肝肾阴虚,湿热合而为痹;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利湿,方予痛风宁加减。
处方:
生地黄、熟地黄(各)15g,砂仁10g
牡丹皮15g,女贞子0g,山药15g
泽泻15g,山萸肉0g,茯苓0g
萆薢0g,怀牛膝15g,车前子(包煎)0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10月18日):
目干减轻,关节不疼;
尿酸46μmol/L。
上方加土茯苓10g,7剂。
三诊(10月6日):
诸症消失,无明显不适;
尿酸μmol/L。
上方加枸杞子0g,30剂,并嘱患者节制饮食。
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
本案患者病程虽不长,但其双目干涩,尺脉弱甚,肝肾阴伤之象已显,故治以补益肝肾之阴,加以清热利湿之法。
外敷治好上千个痛风配方:
蒲公英g,土鳖虫00g,苏木l00g,大黄0g,泽泻、当归、刘寄奴各50g,蒲黄、三七、没药各00g.老鹳草各g,五灵脂g。
制法:
将上药烘干研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
用法:
用时,以梅花针重叩患处出血,行拔罐使出血5~0ml,约10分钟后取罐。
取上面制成的消淤散适量,用蜂蜜、陈醋调糊,敷患处,纱布包扎固定,并适时以陈醋湿润敷药.
隔日治疗1次。
主治:
痛风性关节炎。
治验:观察治0例,全部近期治愈。其中1次治愈70例.次治愈96例,三次治愈3例,4次治愈例。后用治上千人皆无失手。
出处:民间验方。
临床上痛风病人很多,患处关节红肿疼痛,尤以夜间痛甚。此病中医有“白虎历节”之称,疼痛严重者真有虎咬骨之感,剧痛难耐。发病以足的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临床很多医生认为此病棘手。我通过多年临床研究,认为此病以湿为主,属于湿邪下注,於而为热,兼夹气虚痰瘀,阻塞经络,至经气不痛,不通则痛。自配外敷中药《痛风散》,临床疗效显著。痛风散:秘方:七叶一枝花30g、黄柏0g、黄连0g、黄芩0g、生大黄0g、雄黄0g、土鳖虫0g、地龙0g、阿魏0g、枳壳15g、红花10g、冰片10g、白芥子10g。用法:上方打成细粉,用时用蜂蜜调敷患处。隔日一次。一般小时即可见明显效果。轻者1----次即愈。重者3---5次即可肿消痛止。方解:临床诊治严重病人时我常常配合内服中药,以清代名医鲍相璈《验方新编》中的四神煎为基础方加减。四神煎:秘方:生黄芪10g、远志30g、石斛30g、川牛膝30g、金银花30g、土鳖虫10g、地龙1g、防己10g、泽泻10g、木通6g、五加皮1g。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方解:临床我用此方治疗痛风及关节滑囊炎常常能获得显著疗效。服药期间要求患者忌口,如香菜、海鲜、动物内脏等等。痛风的治疗临床收效很快,但不易根治,时常复发。湿之故也,湿性粘滞,湿之入人体如油之入面,易入而难出也。临床我常常叫患者坚持内服中药,能坚持者随访三年均未复发。而大多数人无症状时很难坚持内服药物。常常一年复发1-3次。补气血,一定要先补这里,否则补再多也是白搭中医说,血是气之母,气是血之帅。一个人长寿与否,就看他的气血是不是平衡。
胡维勤,国家领导人专职保健医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警卫局保健处主任医师。曾先后担任过朱德元帅、华国锋主席的专职保健医生,并在党和国家多次重大会议和活动中担任保健工作,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气血平衡寿命就长我们看一个人的身体健不健康,能活多久,不能光看他身体特别好的那一部分,还要看他身体最弱的那部分。
有位老首长,查体的时候发现肾脏里面有一个囊肿。当时是四十多年前,医院有核磁共振,结果去一查,不是肾囊肿,而是透明细胞肾癌。
大家知道,肾癌如果说不好好治疗的话,非常危险,寿命肯定不会太长。但因为他是发现的比较早,而且也经过科学地调理,去世已经九十六岁,而发现的时候只有七十岁。
这说明短板经过调理,你的寿命就长了。而调整你短板最好的方式就是调理你的气血。
朱德元帅与胡维勤
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气,是爸妈给我们,本来就存在身体里的气。
后天的气被称作中气,是我们吃五谷杂粮后,通过运动产生的一种气。
是我们人体当中先天存在的。中医认为,血跟肾有关系,肾主骨,骨生髓,髓就生血。所以,肾气虚了以后,血就是不足了。
血是气之母,气是血之帅。气血平衡,寿命就长!这是胡老做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几十年的心得。我们怎样判断自己的气血平不平衡呢?
胖人补气瘦人补血气是人的动力,气足就可以把体内的脂肪垃圾给排泄掉。如果气不足排泄不畅,脂肪就会在肚子上堆积。堆积在血管里,就会引起动脉硬化。堆积在肝脏中,就会引起脂肪肝。
脂肪就是没有被气消化掉的垃圾!很多人到了中年为什么会肥胖?就是因为他的气比年轻时候少了,没有办法把脂肪给代谢走。而气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中气不足,也就是脾胃功能不好,运化出了问题。
血不足就阴虚,阴虚就火旺,火旺就会加快体内脂肪垃圾的代谢,同时也会把一些正常的营养成分给消耗掉。
所以,无论是胖子还是瘦子,补气还是补血,最根本的都需要补脾!
脾胃虚不虚看手、看眼、看舌头1、先看手上的食指,食指反映了整个脾胃功能的情况,如果食指有弯曲变形,根部有酸痛感说明你的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了障碍。
特别是在商阳穴和前头穴这两个穴位所在的食指关节处出现硬块、结节、色变,都说明脾胃虚弱得比较厉害,平时可以多按揉这两个穴位,有保健作用。
除了看食指之外,还要将十个手指并拢,看手指间有没有缝隙。如果手指根部缝隙过大,就是人们所说的“漏财手”,长了这种手的人,90%脾胃都不好。
、中医看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可以通过眼睛的下眼睑是否有水肿来判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眼袋”。如果这个人总是眼袋水肿,就表明他的脾胃虚弱。要想彻底消除眼袋,必须先补脾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才有力量,身体的水湿会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3、通过舌头来判断脾胃是否虚弱,有很高的准确性。脾胃不好的人舌头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舌的体积比较胖大;
第二,舌头两边有凹陷下去的齿痕;
第三,舌表面中间有一道竖着的深深的沟;
第四,舌头表面有裂纹;
第五,舌苔厚腻、或者发黄。
食疗补脾胃四宝粥莲子肉10克左右,山药要0克,薏米仁要30克,芡实10克左右,加一两把大米,熬成粥,早晨就吃一碗这个四宝粥,晚上还可以再喝一碗。
根据我很多病人的反映,吃了这个四宝粥以后,有的是一个礼拜就发挥作用了,有的要半个月,脾胃慢慢就好起来。
除了吃四宝粥以外,还要注意脾胃特别怕冷,怕湿,也怕撑,怕甜,所以说不要着凉,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得太甜,潮湿的地方要少去,另外酒要少喝,辣要少吃。
本文根据《万家灯火》胡维勤主讲《胖人补气瘦人补血》节目整理
附:16个补养气血简单方法01脾之色为黄,面色黄说明脾胃出了问题——本草说:"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为了利于吸收,我们可以把它做成膏。
做法:大枣(g),去核,加水煮烂,熬成膏状,加红糖拌匀,储存在冰箱中。早晚两次冲服,每次15g。不要凉吃。坚持下去,脾就会重新运化气血,面色也会有很好的改观。
0调补气血玉灵膏:
取龙眼肉50g,西洋参15g,白糖适量。将龙眼肉捣烂如泥,西洋参研末,二物连同白糖一并拌匀,放密封的瓷器内,置锅中,用文火蒸小时即成。
每次取1匙,开水化开吃下。每日早晚各1次。此方出自清代名医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调养气血效果甚佳,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益智。
03气血不足的表现:
1、脸色苍白、皮肤暗淡;
、头晕眼花、疲惫;
3、皮肤干燥、易脱发、指甲易裂;
4、心悸胸闷;
5、手脚发麻发凉;
6、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7、女生月经过少。
这样做:大枣一日3颗补血;山楂泡茶通气;熟地黑豆各一把煮水加冰糖饮补血;黄芪熬粥汤补气;莲藕活血。
04压力大,脾气大,很容易成黄脸婆,气色差,脸部肌肉僵硬。很简单的方法是:赶紧揉耳垂;常常揉耳垂!把耳垂揉到发红发热,可能立刻就会有头面部气血变畅通的好感觉。耳垂对应的正是人体的头面区域,提神醒脑,防衰老。
05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揉腹,即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
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次,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06内经说:女子过了35岁,大肠经和胃经的气血就逐渐不足,由于这两条经都上行于头面发际,一旦经气衰退,面色就开始憔悴,头发就开始脱落。
所以要想面色红润,头发浓密,胃肠的气血就需充盛才行。常吃山药薏米芡实粥,最长肠胃气血;多敲胃经大肠经,养颜防老。
07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师兄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
具体方法:马步,十趾轻轻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缓缓上抬手臂至与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钟,1日~3次。这套动作可以活动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络,因此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升清降浊。
08腹部赘肉严重影响气血运行,捏揉很疼,指下呈泡沫状,这是垃圾脂肪,不能给身体提供能量,反而影响气血运行,坚持捏揉可去除。
正坐位,双手由两肋开始充分捏住赘肉捻揉三下(前几日要忍住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然后依次向肚脐方向捏揉,每日次,每次10分钟。除赘肉,坚持是关键!
09艾灸劳宫调理假性近视参考——近视与肝肾不足,气血不充有关。调理时应补益肝肾为主。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并互相络属。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视力强弱,灸劳宫可促进肝的功能,提高视力。
10脾好才能容颜靓——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面色红润;反之,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
脾运障碍者宜用红枣茯苓粥:大红枣0枚,茯苓30克,粳米克。红枣洗净去核,茯苓捣碎,与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可滋润皮肤,增加弹性光泽。
11气血双补食疗方:每天早上,花生仁5粒,红枣3颗,核桃仁1个,嚼服,然后用温热水送下,安静地坐上1-分钟,即可。
长期坚持,补养气血的效果非常明显。食物虽少,动作也简单,但这里可谓是五行具足,有效补气血!
1亚健康的食疗方:
①气血虚弱,免疫下降:黄芪泡水饮或炖食。
②面色萎黄,唇淡:大枣粳米熬粥。
③消化能力下降:经常咀嚼党参,党参能健脾补气。
④睡眠质量差:百合、莲子、酸枣、茯苓都有养心安神作用,可炖汤或熬粥食用。
13用搓热的两手掌按住面部,手指向上并拢微曲,做洗脸状向下、向外捋擦数十次,可“令人面色有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艾”。
手足三阳经脉皆经面部,尤以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分布最广,故本法可使气血不衰,五臓得养,早晚各一次,华颜永驻。
14常灸神阙,百病自灭——神阙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经络之总枢,乃养生保健要穴。
养生谚语指出“常灸神阙穴,百病自会灭”,在脐部施灸(直接灸或隔姜灸),利用此穴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等特点,借助艾火热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驻颜及养生延年。
15美容秘诀与“养血”密不可分:古籍常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三七还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而老年斑往往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因此常服三七能让气血通畅,养颜、祛斑。皮肤黯淡,有斑者可每天吃1-3克三七粉,混在水或粥里,搅匀后喝。
16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经期前3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3个月,可缓解月经不调、痛经。
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停歇后再揉。此穴可调畅人体气血运转,孕妇不能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