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标题
看准了的早癌怎么就不见了呢?
医院
来源丨消化道早癌诊治中心ZJCC
病例资料1.患者,女,67岁,已婚,农民,汉族,浙江省新昌县人。
2.病史:患者1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剑突下区域隐痛不适症状,年9月30日查胃镜提示胃窦前壁见一黏膜凹陷,周边粘膜充血水肿;活检病理提示(胃窦)粘膜慢性炎、肠化,部分区腺体轻度异型增生,需排除局灶轻-中度异型增生可能。考虑胃窦部癌前期病变可能。精查胃镜示:
白光内镜胃窦幽门前区小弯见一粘膜病变,范围约2cm,周围增生隆起,浅凹状,伴发红,中央区腺体密度较集中,累及幽门管,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大致正常。
放大+NBI观察可以看到比较清晰的边界线。
腺窝结构紊乱,严重区可见微血管变化,走向不规则,粗细不等。
绒毛结构呈高密度集中
内镜诊断胃窦幽门前区大弯侧0-IIc型病变,累及幽门管,早期胃癌考虑,病变大小约2cm;
分化类型判断:绒毛结构呈高密集改变,未见明显融合,腺窝结构紊乱,表面纹理结构尚可见,高分化癌可能大。
侵犯深度判断:病变增厚不明显,表面纹理结构可见;边界范围清晰,周围未见皱襞融合,吸引后胃壁柔软,蠕动正常,所以判断局限粘膜层。
辅助检查ECG:1、窦性心律不齐2、轻度ST-T改变。(确诊心脏病7年,间断服用麝香保心丸,2粒每日3次,病情稳定。)
女性肿瘤指标正常。
胸部+腹部CT:1、胃壁未见异常增厚区,请结合内镜。2、右肾囊肿。3、右上肺少许炎症。
治疗意见:首选ESD微创治疗。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患者积极要求微创治疗。
术前靛胭脂染色显示病变边界清晰
病变累及幽门,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正常,远端切缘在十二指肠球部,需先行球部粘膜切开剥离,跨越幽门,ESD治疗难度较大。
完整切除病变,术中无明显出血。
病理检查粘膜组织一块,大小3.6×3.0,距周切缘最近约0.7cm,粘膜中央见一皱缩区:面积1.5×1.2cm。
行16条切片检查。
10号片-10倍放大黄框内病变程度最重
10号片-20倍放大10号片-40倍放大可见腺体密集,结构扭曲增多,细胞可见明显的不典型性,导管形态不规则。但未见明显的间质浸润,固有层及粘膜肌层观察正常。
10号片-倍放大可见典型的肠化。
10号片-倍放大
可见明显的细胞异形改变,核深染,胞浆和胞核比例增加。
首次病理诊断10月26号的病理科首次诊断:
胃窦ESD标本:(胃窦)粘膜慢性炎伴肠化,部分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备注:1、粘膜周切缘及基底切缘均阴性。2、切片内未见明确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
恰逢28-29日周末我们举行了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培训班,会议中我们特地把这个病例拿出来讨论,日本医生认为从内镜和病理资料都可以判断为早期胃癌,国内病理专家认为参照WHO标准只能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参照日本标准则可以判断为癌。
目前国内对于消化道肿瘤的病理诊断还缺乏独立的中国标准,有的地区和专家靠近欧美版,有的靠近日本版。日本对于早癌的判断更注重于细胞的异型变化,WHO对于早癌的判断更多需要间质浸润的支持。而我们大部分的内镜医生平时很少主动关心病理,ESD术后往往只白癜风的发病原因白癜风治疗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