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出路,不在经典,不在中西医结合,而

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国医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既包括传统中医药,也包括被俗称为“西医”的现代西方医学体系(此外还有一个“四不像”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一百多年来,中西医并存,为中国人民的医疗健康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中西医混战,也给中医医疗健康事业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让中国的患者浪费了更多的金钱、有些甚至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健康甚至生命。

现在,到了全面整理整顿和重新建立健全中国医学新秩序的时候了!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唯一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中医医学新体系!

一、中国医学的未来一定是用中医理论整合、统一西医某些诊断与治疗技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现代医学新体系。不朝这个方向发展就一定没有未来。就算国家成立中医部,中西医在表面上做到了平起平坐,也依然实现不了中医的复兴,也可以说实现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为什么?因为中医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打压之后,几乎完全丧失了自信。大医院看一下,医院医院有什么差别?医院跟西医都没有明显区别,西医的诊断医疗设备、西药、打针输液,一应俱全,除了药房里面有个中药房装点门面之外,其他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分别。同质化的本质是因为自己已经丧失了自信,医院自己也不相信中医能治好病了。这才是最要命的。没有自信,何来复兴?就我所知,目前只有少数的民间中医在坚守用完全的纯中医手段诊病治病,而这些人却常常自己也是属于弱势群体,得不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

除此之外,老百姓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科学”洗脑教育和西医的潜移默化,要重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选择和相信中医,将会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重新认知的过程。

所以国家才会提出“文化自信”的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它比经济、军事、政治更重要,更具有延续性。(去年曾写过一篇《什么是中国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很多中国人确实丢失了自信,觉得西方什么都比中国好。但是崇洋媚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强势崛起,中国人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更加自豪!只有重塑国人的文化自信之后,中医才有复兴的希望。

二、我们客观的来认知一下现代西方医学,就会发现,西医是在现代经典数学的线性数学思维模式下公理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建立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是现代物理学与化学,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它偏向于微观领域的研究,是一门实验医学。西医的很多疗法实际上是对抗疗法,基本哲学基础偏向于对抗。西药的唯成份论,实际是提取中药的一小部分功效,制成了西药,所以西药的疗效远不及中药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由于科学始终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发展,目前物理学与化学的研究成果,也不一定就是真理,所以西医还有很多理论并不完备,很多问题还没有研究透彻,甚至是走到错误的道路上。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科学不倒,西医就不会消亡。所以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实是非常堪忧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中医人和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才更应该团结起来,一起为中医发展鼓与呼!一起为中医发展出谋划策,找到中医复兴的出路在哪里?

三、对于传统中医来说,可能最好的方式就是个体诊所、赤脚医生制度,但是时代在向前,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事实证明中医的散兵游勇地道战,根本不可能战西医强大的正规军,而中医的正规军又早已被全盘西化了。所以客观来说,传统中医其实根本没有未来!有些中医很怀古很念旧,觉得古香古色好,觉得唐装汉服好,觉得用毛笔写繁体字好,甚至还有些光顾着讲“中医文化”,忘记了中医的本质是治病救人了,当然还有一些装神弄鬼走火入魔的……

我想说的是,这些都没有前途!医学的核心不在形式,而在疗效。如果中国大部分中医能做到“一剂知三剂已”、对大部分疑难杂症能准确辨证有效解决问题,那么中医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自然会改观、分两自然会变得更重。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之类,西医需要终生服药或无法治愈的疾病,中医如果治愈率达到八九成,一般患者还会选择西医吗?

同时我明确反对中医玄学化。玄学有它存在的道理,风水命理这些学问我相信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医学是医学,最好不要混为一谈。有些中医人喜欢故弄玄虚,动不动就说祝由是中医最高境界,照这样说大家都去学画符念咒就好了,何必研究医学?当然,如果哪天量子物理学能证明祝由的“科学性”了,那又另当别论。

所谓穷则思变、否极泰来,我始终认为,中医抱残守缺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大胆勇敢地创新才有未来!传统中医需不需要坚守?需要;但是坚守不能等于死守着老祖宗的东西不思进取;拒绝与时俱进的本质是害怕进步、害怕学习新知识、接受新鲜事物,本质上是自卑;或者是盲目的自信、目空一切的自负,觉得天底下只有祖宗的东西是真理,一切创新都毫无意义;但是事实上,世界在不断变化、人类在不断进化、科学在不断进步、医学应该也必须不断发展;不思进取的同义词就是等死、自绝于人、自绝于时代!

四、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中医应当如何创新?

第一步,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继承整理好传统中医,以中医思维统一整合西医,形成新的中国医学体系。

中西医原本各有所长。作为具有强大包容力、融合力的中华文化,应当要有这种胸怀、气魄包容西医、整合西医,更应该要有这种自信!因为中医已经发展三千多年了,何需惧怕一个两百多年的现代西医?这也是领导人反复提倡中西医并重的原因。所以我反对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或夜郎自大式的“自信”。我认为中国人并不是只能用中医,不能用西医,关键要看你怎么用、在什么指导思想下应用。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成了毛泽东思想,然后演化出理论、思想;印度的教佛传到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成了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既不相同,而且更好!那么今天,西方医学体系,我相信一定可以、也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医学相融合、与国家医疗健康实践相结合,形成新的中国医学新体系!

为什么要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因为患者想知道的是现代科学语境下的可理解可信服的说法,比如肾结石肾囊肿的位置大小性质,清清楚楚,而不是一句肾虚肾寒下焦湿热这样的高度概括之后的虚词,普通人他们理解不了,理解不了的东西就比较难接受。

中医西医各有优势,新中医就是要整合西医的优势部分为我所用,并且用普通人能理解接受的现代科学语境讲解出来。星云法师提倡“人间佛教”,我觉得中医要做“人间中医”,不能成为只有小部分中医人能理解的曲高和寡者。

我们强烈呼吁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合理规划建立新时代中国现代医学新体系。该医学体系的核心思想应该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诊疗与西医诊疗技术相结合为基本框架,将部分以仪器设备为主的检查诊断独立出来,将部分西医诊断与治疗方法与技术在中医理论的统一指导下应用,即: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总体方针,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医学新体系。

当然,新时代中国医学体系,依然简称为“中医”,或可称之为“新中医”。新时代中国医学体系建立之后,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二为一,国家只存在一个医学体系,所有医保政策一视同仁,医患关系得到改善,相关利益方全面整合,民间不再存在中西医之争,国家、利益集团、医务工作者、患者、人民实现全面共赢,全国上下一心,将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全面推向全球最高水平!

第二步,新中医与高新科技结合:新中医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物理、干细胞技术、基因医学等前沿科学整合,形成全球领先的新时代中国医学新体系。

郭夏老师曾说过,振兴新中医,就是如何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新理念去让中医焕发新的面貌与生机。中医如何用全球最新的科学技术,去对原有中医进行改造(升级)?如何让中医开拓新的医疗领域和新的服务地域?如何用新的理念让中医焕然一新?如何提升中医理论的含新量?这些问题,正是新中医发展的方向,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面对和解答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文明方式与进程,也正在倒逼社会、经济与政治文明的发展,所以它也必定会改变全球医学发展格局。新时代中国医学新体系,应当与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这些现代(未来)生活基础设施无缝对接起来,应当利用高新科技的发展来为医学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去抵制、反对它们,然后将自己自绝于时代。

像天文物理学、量子物理、光学和红外物理学、生物化学、基因、干细胞等高新科技的探索与发展,对医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比如著名物理学家柳振浩老师在《生命藏在量子中》一书深度阐释了生命与量子的关系,对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王唯工教授研发的金姆脉诊仪,传统中医气血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现代工业产品完美结合,类似的研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又如金日光教授用现代化学解读中医中药、用量子化学解读《黄帝内经》,这种用现代科学语境解读传统中医药的方式,不但能架起中西医沟通融合的桥梁,而且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容易理解接受中医药。中医的创新发展,需要的正是这种开拓探索精神。

五、新时代中国医学新体系的创新途径,我们可以考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医学体系创新。这个是中国医学体系的顶层设计问题,是属于整个国家行政层面和文化层面的问题。我们应当以中医理论为主,统一整合西医的某些诊断治疗技术,形成系统的全新的中国医学新体系。

2、医疗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适合新时代中国医学新体系的医疗管理制度,需要最高层运筹帷幄高屋建瓴的洞察力,以及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自我完善机制。

3、医学理论创新。改变目前中西医并行的格局,在全面整理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上,纳入西医的某些系统理论,形成统一的全新的新时代中国医学新理论。

4、医术医技创新。如果说理论以中医为主,那么诊疗技术可以适当地多纳入一些比较成熟的西医技术和有效的化学药物,统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它们。

5、教育传承方式需要全部推翻重建。以往的传统中医教育传承方式,和西医的教育方式,可能都不是最合适的,我们需要研究寻找新的适合新中医的教育传承方式。

6、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我们的健康教育非常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健康常识都不了解,绝大部分年轻人直接大学毕业都对医学、中医、西医一无所知。有些人父母言传身教了解了一些健康知识,还有一些人自己因为兴趣学习了一些医学常识,但是大部分人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非常欠缺。尤其是死亡教育一直缺失。

国家应该首先要让老百姓知道,很多病是需要趁早介入的,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一些基本的保健、运动、养生、防病的观念,是需要国家来推广的,尤其是应该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普及的。唯有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才是医学的终极目标!

最后,中国医学界亟需真正的能人、高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所有的重大改革必须是自上而下的,民间的能人再多也不管用,因为利益集团不会让我们团结起来。所以必须要有精通中西医的高人,参与最高决策层,推动中国医学的全面改革创新发展。否则,上面说的一切都只不过是我们的美梦而已!

(说明:本文为李太云年7月28日在全球新中医智库所作的主题演讲的第二部分:祛邪。演讲完整文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esuans.com/szby/5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